国家公务员考试热是面多棱境 折射多种问题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anhui.chinagwyw.org) 为您发布国家公务员考试热是面多棱境 折射多种问题。
近年来,考公务员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11月25日,有111.7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竞争比为53:1。甚至还传出“情侣开百万豪车考一般科员”、“非公务员不嫁”的新闻。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成为编制内的员工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今年2月,江苏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一共有12名硕士城管队员;10月,哈尔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员工,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个报名者,其中29位有硕士生学历。
对这种“编制热”现象,已有一些源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笔者今天则想从经济学的角度作些剖析。
无疑,“编制热”背后反映了市场供求规律:某种资源或商品越稀缺,供给越少,其价格越高,需求者越多,竞争就越激烈,拥有它就需要更多成本。自从我国开展精简政府机构和正式实施《公务员法》以来,随着“定岗定编”、“逢进必考”等原则的实行,使得获得编制的概率越来越小。据2010年的统计,我国公务员为689.4万人,近两三年每年增加15万。而据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透露,2011年底全国公务员人数达702.1万人。也就是说在一年内,我国公务员只增加了12.7万人,增幅比往年有所降低。公务员如此,事业单位编制也是如此,按目前我国现有126万个事业单位,3000万多万正式职工计算,“编制”对于庞大的就业需求而言仍然是“稀缺物品”,而按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进展趋势,一些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企业,事业编制将会越来越稀缺。与此同时,需求却逐步上升:大学扩招导致就业人数增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报考条件放宽、经济不景气使得部分在企业人员回流到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之中等等。
同时也应该承认,“编制热”间接反映出我国大多数人是风险保守主义者,缺乏冒险精神。经济学理论认为,“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在我国,大多数吃财政饭的人员薪酬并不比企业一般水平高多少,比大型企业或者外企要低很多,而且这些人员的薪酬相对固定,不像企业那样有绩效奖金、股份等分红,年年都有上涨预期。但即使如此,为什么很多人想回归编制内呢?除了“官本位”思想作祟外,很大原因在编制内员工拿的是稳当的“金饭碗”。这种特性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不确定性增多,经济下行趋势日趋明显而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对编制外就业来说,高房价制造出的“蜗居”、“蚁族”,外企、民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随时可能带来的“裁员”、“减薪”等行为,增加了年轻人在外面闯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为害怕竞争和趋利避害,再加上传统的家庭教育和整体的社会惰性,一些人宁可放弃原先或可能获得的高收益,转而寻求无后顾之忧的避风港,都往体制内钻。如果多数富有激情和动力的人都想求轻、求稳,宁可低风险低收益,那就会降低在体制外创业成功的可能,整个社会创新意识和能力就不能得到加强。
还有,“编制热”反映出“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市场竞争,资源的优化配置。相比于其他企业或单位进人过程来说,当前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公开、公正、公平”。特别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已可与高考[微博]相媲美,整个流程,相当公开和规范,这也使得想要获得编制的人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能使真正具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这也说明在市场经济体系内,“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有利于资源获得最优配置。如果任何一家企业招聘时,也能像公务员考试这样公开的话,应该也会吸引众多的人前来报考。正是由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另外,“编制热”也有利于消除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局内人—局外人”现象。“局内人—局外人”理论最先由林德贝克和斯诺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把已就业者称为“局内人”,把失业者称为“局外人”,认为局内人在调整工资时不会考虑局外人的利益,仅为维护局内人的利益而变动工资;而且会利用他们的优势来影响雇主的雇用政策,使雇主减少雇用局外人;或会利用信息优势来剥削局外人或新加入者。可以说,这个理论分析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那些存在较高收入的垄断部门此类现象更非常严重。近年来机关以及事业单位机构或者待遇改革,基本上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进者只能永远保持新进者的地位,待遇较低。目前在一些单位,有编制和没有编制在收入和隐性福利上差别都很大。不管新进者效率多高,工作多努力,只能作为“体制外”、“编制外”的临时工或非正式工而存在。要想消除这种现象,必须得打破编制内外之间的隔阂,一视同仁,而“编制热”的出现,既可使得编制外人员享受编制内同等待遇,也能间接取消不同编制的特权和差别,促使不同体制之间的平等、共融。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汇总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3国家公务员面试名单|面试时间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安徽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