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异地高考
2013年广西公务员笔试已结束,面试备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硕文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就热点事件“异地高考“,从公务员面试角度入手模拟并完全解析,供广大考生参考。
热点概述
2012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多次明确表示,“随迁子女如何参加高考很快将出方案,目前正在加强调研”。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过,记者从已经获得“异地高考”试点的重庆方面了解到,当前尚无明确的改革思路形成。“异地高考涉及流入地流出地的协调,需要教育部全国层面的统筹。且改革办法涉及高考制度的公平、公开、公正,地方上不敢轻举妄动。”重庆市教委的工作人员 告诉记者,究竟是采取“借考”的方案,还是放宽报名条件的方案,目前尚无定论,至于具体报名条件的制定更未涉及。
“异地高考”是一个焦点话题。一方面,“异地高考”关涉教育公平,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其推进又涉及户籍制度、教育资源分配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同地区在推进“异地高考”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和承担的压力也不同。
媒体评论
总之,高考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是高考到底怎么改,值得探讨。高考改革不仅要有思路有方案,而且要广泛征求意见,小心求证。如果高考朝着维护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如果高考招生改革抛弃急功近利思维,循序渐进、谨慎操作,不急于求成;如果高考改革程序放到阳光下暴晒,高考改革诚信与公正也会逐步被社会认可。
都市时报:公平与正义的维度,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辜负和不能漠视的维度。以宪法的名义,向所有国民宣示教育的公平性不可摧折。流动人口的孩子也是这个国家的子民,他们的权利不容继续被蔑视和牺牲。在这些孩子们面前,任何借口都是虚伪和将遭到唾弃的。
半月谈:异地高考势在必行,接下来就是各地要推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要将意见执行到位,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否则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钻空子”现象,出现新的不公,这就需要各地在具体工作中严格体现政策初衷,不能“跑偏”。(《半月谈》2012年第17期)
百姓心声
“如果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让孩子回到山西复习,借住在亲戚家。”李先生和爱人不打算让孩子出国,因为如果那样做,孩子的挫败感会更强,难免生出仇恨情绪。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赶上政策的改变。一位家长认为,北京是引进人才最早的城市,也是户籍政策卡得最死的地方,所以随迁子女面临的高考问题最早,因此应该提早开始。
一直关注高考公平的魏汝久律师认为,既然教育部已经明确时间表,现在关注此事的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能够做的是,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北京、上海的政策难以出台,是因为会损害到原户籍居民的利益,当然这是一种地方垄断行为。
问题矛盾
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投放不均,全国各省(区、市)有高考分数“高地”“低地”之分。一些以北京、上海、天津为首的大城市,因为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历年来考生录取率较高。而一些人口较少、录取率较高的西部省份也严防“高考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担心异地高考政策一旦出台,会引发很多“投机者”奔赴“低地”,甚至引发新一轮“高考移民”。由此,异地高考放开多大程度,门槛多高成为最集中的两个焦点。
当下,优质教育资源仍供不应求,如果一刀切地容许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势必对流入地带来不小冲击,甚至会引发“教育移民潮”,造成这些地区教育资源供应紧张。此外,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说,还可能导致人口膨胀,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堪重负。
解决某一群体的利益问题,不能以侵害另一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推行异地高考,应从实际出发,兼顾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利益,考虑城市的承受能力。因此,推行异地高考不宜操之过急,不宜一刀切,而应谨慎从事,平衡好各方诉求。惟有如此,才能减少阻力,推进改革。
专家建议
这个被媒体称为“异地高考民间方案”的发布会,也得到了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多名专家学者的支持。
而就在此前的10月26日,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中国法学会教授郭道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等15人联名向总理上书,建议立即废止教育部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并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同时呼吁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权,改变现在的“伪自主招生”,他提出:“当原有的高度垄断的高考录取计划体制不复存在时,户籍制对高考的绑架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这个改革思路如果能够实现,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好像中国的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美国高校会要求学生拥有美国户口吗?”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教育部已经开始制定方案,以回应异地高考这一民生问题。但他说,由于高考改革涉及诸多重大敏感社会问题,这个方案一定会做得很艰难,考验方案制定者的智慧。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广西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