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海南 > 申论辅导 > 申论热点 > 正文

管窥申论命题趋势之——去材料化

2013-08-15 00:12:15 字号: | | 【 打印 】

管窥申论命题趋势之——去材料化

  申论考试自开始至现今已经历经了十余年的时间,一直以来,申论的命题和评阅在摸索、调整中日趋合理和成熟。与此同时,在申论趋于成熟的时下,申论的命题新手法更是被置于广大应考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中。

  跟趋于稳定的命题传统和曾经被热捧的申论命题规律相比,作为当前的申论研究而言,新兴的命题趋势和考察转向,则更具有令人关注的价值。下面硕文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就申论命题中“去材料化”这一趋势进行集中分析,以便考生能更好地应对申论备考中的一些问题。

  【内涵阐释】

  “去材料化”一词最早地是硕文申论研究专家张小龙老师在2011年国考申论提到的关键词(2011年省部级的“黄河精神”、2011年地市级的“失根”问题),其意是跟以往的申论命题相比,命题者对材料的使用跟考察的内容进行了有意图的差异配置,使得部分题型的考核更体现了“不拘泥于材料”的命题指向。

  【设置意图】

  “去材料化”,作为一种命题趋势,肯定不是昙花一现式的出现,势必是对未来的命题和备考有着方向性的指导。那么,“去材料化”这种重大命题趋势的出现到底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和考核意图呢?

  意图一:更好地权衡命题和评阅。

  一直以来,申论之所以出现很多争议和质疑其原因就是对于筛选标准的难以统一。就内部而言,命题者一直追求高质量的命题呈现,而阅卷者却尽量追求能够尽量量化的客观标准,二者虽无大的分歧,但总是难以统一。

  意图二:更好地统一内容赋分与表达赋分

  在《申论》考试的初期,因为考生对这种考试形式还不熟悉,考试组织者与命题者也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在内容赋分和表达赋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会造成这种现象:无论考生内容答的如何,只要结构上(表达上)不丢分,成绩就不会太低,因此使试题的区分度很低,不能把真正有能力的人选拔出来。因此我们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一定要突出能力的测查,在赋分上,加大内容方面的分值,减少结构方面的分值。

  基于以上的考虑,去材料化无疑是破除类似问题非常好的突破点。

  【应考指导】

  对于去材料化的命题趋势,在整个的应考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的原则是:材料为本,适度超越。

  从2011年以来,申论的大纲与申论的题型要求中会有类似“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联系实际”、“不拘泥于材料”等类似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整个的申论的处理中既要仔细研究材料,同时又要针对材料核心有适度超越的能力,这凸显个人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又凸显对材料的驾驭和扩展能力。

  以2011年的“失根”话题为例:材料中给出的仅仅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城乡教育的失衡现状以及由此带来农村教育的诸多问题。那么就这样的过度表象化的、少有理性化的材料,我们如何在失根这个问题上呈现出理性而又深度的答题表现呢?无非是一紧扣材料弄清问题与问题实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适度想象,开拓视野,结合实质做阐释。由此得出:材料中的诸多教育问题仅仅是失根问题的散落表现,文化层面的信仰缺失,道德层面的行为失范,价值观方面的精神荒芜,怎么由“失根”到“寻根”,所有这些超越材料的东西都可以在文章的失根论述中去合理地体现。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