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城市精神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城市精神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qq交流群:群2:257937240,群3:109018912,群4:262368346
【热点关键词】
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践行和培育 全民参与 塑造城市形象 增强凝聚力 带头实践 文化建设 加强精神实质宣传
【热点背景】
1. 2011年11月,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对外发布,引发了全国上下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许多城市紧步后尘,纷纷开始征集或准备更新当地城市精神表述语。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在加快实现“做大做强”的同时,努力转向发展的质量、成果的共享和精神的弘扬,“城市精神”已成为新的时代标签。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并丰富自己的城市精神,是城市建设的自觉。这个自觉具有普遍性。例如,纽约以“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伦敦以“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自己的城市精神。在国内,上海、深圳、杭州、青岛等先后根据自身的城市特质和文化追求,提出各自城市精神。首都北京在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提炼、建设北京精神,正是城市建设普遍规律的必然要求。
2. 半月谈“我心中的城市精神”网络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周围的人部分体现所在城市精神”的占44%,“很少体现”的占39%,“一点都没有体现”的占9%,“充分体现”的仅占3%。而被问到“在践行城市精神中,是否需要多方动员广大市民参与”时,认为“是,非常需要”的人数占比高达92%。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不能不说上海世博会。这场长达半年的盛会也是城市精神的一次大巡礼。上海地铁耀华路站站长李篧发现广播对大客流疏导很有作用后,立即为乘客定制温馨提示的地铁广播词,多达三十几条;环卫工人傅小琴,右手5个茧,左手3个茧,在这双深夜奋力打扫世博园的手上,可以摸到一座城市的尽心尽力。
上海市文明办主任马春雷说,上海世博会留下的精神财富,已在社会各个角落绽放,从学习排队到提倡志愿服务,其积极影响无法估量。
3. 从21日10时到22日6时,整整20个小时,北京全城进入应急防汛状态,交通、公安、消防、防汛、排水、急救等多部门的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尽最大努力保障道路畅通,众多市民自发加入救援行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热诚之手。一群用身体作警告标杆的环卫工人,一群被大雨淋透的交警,一群主动帮忙拖车的路人,一群免费搭载路人的网友,一位为救助群众而牺牲的派出所长,一位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一位主动背女士、孩子过马路的年轻人,一位送80岁老人回家的陌生人……这些人普通而又伟大的行为,在人们心中激起涟漪,让人们潸然泪下;这些风雨中疲惫却顽强的身影,定格成美丽的画面,留在人们心上。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所展露出的素质、品德与干劲彰显了“北京精神”,在暴雨中熠熠生辉。
从“北京精神”到“北京力量”,不是华丽的口号,是“7·21北京不眠夜”的真实演绎。期待政府、公民都能从自身做起,各司其职,真心为了这个城市的科学发展而尽心尽力,让“北京精神”和“北京力量”不只在危急时刻显现,而是变成根植于内心的道德操守,化为闪闪发光的实践行动。
【考点分析】
一、问题
模拟试题:城市精神无论是提炼还是践行过程中,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请结合材料,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分析出这些问题。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1、提炼精神不符合城市实际。许多城市在提炼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也没能很好地提炼市民的精神面貌,脱离了城市的实际情况。
2、宣传不到位,许多市民缺乏对精神实质的理解。许多市民只能通过标语的方式了解到城市精神的表述和表面意思,不能深入了解城市精神的实质和来源,缺乏对城市精神的认同感。
3、城市精神并没有在市民中得以体现。市民没能较好地在生产生活中贯彻城市精神,使得城市精神失去了它的指导意义。
4、缺乏全民参与。政府部门并没有做到多方动员,没有确保广大市民参与。
二、意义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分析说明当前各个提炼城市精神的积极作用。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积极作用:
1、塑造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内核,从更深层次塑造城市形象。
2、为城市发展提供导向。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
3、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对城市的认同感。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的高度提炼,它有助于对于凝聚人心和凝聚人气,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4、约束和规范市民的行为。城市精神是以共同追求的宗旨、信念、价值观、道德标准形成人们行为的规范,是一种不成文的规范。
三、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谈谈如何更好保证城市精神建设的效果。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解析】
1、科学把握城市精神的提炼原则。全面真实地反映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2、加强城市精神实质的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让市民更加理解城市精神的具体含义,起到内化的作用。
3、倾听民意,广泛收集意见。培育城市精神需要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需要形成共识,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
4、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带动全民参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践行城市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以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全面展示都市文明开明的城市风貌。
【评论文章精选】
暴雨灾害考验城市精神
一场暴雨洗礼出了城市精神,更给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
61年来最大的暴雨,37个生命的骤然离去,首都全城百姓的不眠之夜。21日下午开始的这场倾盆之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应急组织指挥能力相当强的北京,更感受到了一个充满友爱善良、守望相助的北京。
为转移受困群众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派出所所长,挡在没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7000名在大雨中疏导交通的警察,徒步涉水转移学生的消防官兵……无数平凡岗位上的人们,显示了令人钦佩的敬业。
当然,最令人动容的,是全城市民迸发的那种互爱互助。尽管,排水不畅的地下管道依然引来“‘城市的良心’哪去了”的抱怨,被阻在路上的产妇急得网民痛心“救援能力太弱了”,但更多的人,则是主动从冷眼的“围观者”变成积极的“行动者”:互不相识的私家车组成车队,去机场接送滞留的乘客;一些商家和市民打开家门,为回不了家的人免费提供食宿;立交桥下积水深区,几十名路人与救援人员一起抢救被淹的车主;微博论坛,政府与民间、网民与居民遥相呼应,别忘了住在你家楼下地下室的那些打工朋友、北漂兄弟,快去看看、去帮帮……无数人用自己的行动,洗刷着“小悦悦事件”曾经引发的“路人之耻”与“社会之痛”。
其实,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乏大爱精神。4年前汶川大地震中迸发的人间大爱,一次一次激发、扩散。昨天的北京暴雨,又一次让我们领悟,展现公民精神,并不需要挑战危险,行车路上的一次免费捎带,丢失井盖前的一个提醒,打开家门的一次收留,甚至于,微博上的一次求助转发,无数普通人的守望相助就可以构建起城市的道德高地。
高尚的公民责任和公民精神,不仅是现代生活和政治文明的基石,更是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智慧源泉。在错综复杂的现代化进程中,少一些冷漠的“看客心态”,就会多一些“热心路人”;少一些逃避和漠视,多一些担当精神,就会少一些负效应,多一些正能量。而这样的正能量,不仅应该在抢险救灾中井喷,更应该汇聚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于成长的公民精神,政府不仅要大力弘扬,更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在61年来最大的暴雨中,如果体育场馆也像热心市民一样,打开大门欢迎被洪水围困的民众;如果公车特别是公交车,也能够像热情的私家车主一样组织起来,接送滞留在机场、车站的乘客;如果应急预案再完备一些、措施再得力一些,风雨中无助的人们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政府的责任和关怀,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温暖。
暴雨洗礼出了城市精神,更给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把地上建设得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更需要夯实地下的百年根基;不仅需要普通人呈现出“最美”的道德风尚,也需要城市管理者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建设与应急管理中,该怎样做得“更好”甚至做到“最好”?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政策表述精选】
在上海市政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精神"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今天,市政协举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精神"论坛,大家聚集一起,为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共同献计献策,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同志作了重要讲话;12位来自党派团体和基层单位的代表,以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高校学生,从各个侧面对培育城市精神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此,我代表市政协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当前,上海正处在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海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城市精神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一定要把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贯穿于上海发展的全过程,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上海考察时,对上海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感到,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弘扬城市精神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城市精神应该也可以在五个方面予以体现:
(一)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中,体现海纳百川的精神。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需要上海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来不断增强上海的综合实力。通过"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技术合作与竞争。另一方面,更需要上海具有宽广的胸怀,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来",广泛吸引外资来沪投资,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入驻上海,积极集聚世界上各类高素质人才,使上海真正成为海纳百川、万商云集的创业乐业,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
(二)在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体现服务全国的精神。服务全国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积极探索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东部的继续发展;同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全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在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体现追求卓越的精神。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是上海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是实现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以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为基础,在追求卓越中,努力实现"改革勇攀第一峰、竞争勇夺第一名、工作勇创第一流"的目标。
(四)在推动新一轮发展中,体现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我们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上海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城市,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上海在加快发展中,更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和知难而上的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铸辉煌。
总之,城市精神是上海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肯定,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将更加丰富、更加充满新的活力。
国考讲座 笔试课程 公务员素质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