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事业单位考点精讲:行政管理
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了解行政机关的基本结构、职能、工作程序、方法等。这样方能具有一定的领导与管理才能,以便于指导工作,保证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同时,身为行政工作人员,更应了解公务员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便更有效地行使职权。考试中,这部分知识既会考查识记性的知识点,也会考查理解性的内容。考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多加理解,会帮助考生加深记忆,不容易很快忘记。
一、管理及管理学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
二、行政管理
1.我国人事管理通常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前者称为人事行政,后者称为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管理两者的宗旨不同,企业人事管理以营利为主要宗旨,人事行为遵循市场规律;人事行政则以服务国家和社会大众为根本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
2.行政文化是行政实践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构成部分。它的内涵包括特定时代的行政心理、行政道德和行政精神。
3.财务行政即财政,是行政管理的物质基础。包括政府预决算管理、预算(政府)会计和审计等内容。其中政府预决算管理是全部财务行政的中心环节和最重要内容。政府预决算的内容包括:预算收支的种类、数量及收支性质和作用;各级政府处理财政收支问题时的关系;执行和实现收支计划的法定程序、具体措施和规章制度。
我国政府决定,从1996年起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编制方式实行统一的复式预算制度。复式预算是把国家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性质进行划分,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使收支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的预算编制方式。
预算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财政性资金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
4.行政执行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就是要贯彻公仆精神;
(2)行政执行活动规范化;
(3)遵守行政执行程序。
5.行政公共关系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公共关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主体的权威性;
(2)对象的复杂性;
(3)传播的优越性;
(4)目标的独特性。
6.行政监督的特点:
(1)行政监督主体的广泛性;
(2)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3)行政监督的法制性。
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有:确定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经常性原则。
行政监督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要检查各级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和政府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具体作用有: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
一般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它可以分为上下级之间的互相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
7.根据《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我国行政机关的监察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决定权。监察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依法行使监察权,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
(3)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4)依靠群众。
8.审计监督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特种监督,它具有如下特点:
(1)审计监督的专职性;
(2)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3)审计监督范围的广泛性。
审计监督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审计监督具有防护作用、评价作用和促进作用。
审计监督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合法性原则;
(2)独立性原则;
(3)客观公正原则和建设性原则。
审计监督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9.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表现在:
(1)制裁的对象不同;
(2)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
(3)制裁的原则不同。
10.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行政效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其影响因素主要有: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人员和科学技术。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增强现代效率观念;
(2)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3)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
(4)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5)健全行政法制;
(6)实现行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7)改善行政环境。
11.行政决策依据决策目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没有现存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领导者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决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