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12月18日上午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1、关于朋友的,据调查,8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朋友,只有15%的人认为自己有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名师分析】本题是综合分析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是让考生去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感觉会没有朋友,对此考生应该联系现在的社会情形去分析。另一方面,本题也是从侧面考查考生的交友观。
【解题思路点拨】首先,阐述自己对这个调查的认识;其次,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提倡一种健康的交友意识;最后,总结升华。
【参考答案】朋友有很多种,有志同道合的挚友与知己,也有单纯的酒肉朋友和损友,自古知音难觅,而酒肉朋友易得。因此,我认为调查中所说的没有朋友应该指的是没有知己这么一类的好朋友,而有多达85%的人认为自己自己没有朋友,反映是现代人寂寞空虚的普遍心理问题,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第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平时工作太忙,工作压力也大,没有时间和朋友聚在一起交流感情,聚少离多,感情逐渐麻木。而互相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成为知己的基础,失去了交流的理解也就可能成为不理解,没有交流的关爱,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关爱。
第二,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主化,为人处事都以金钱作为价值标准去衡量,一方面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一方面伤害了别人的感情,金钱味变浓,人情味变淡薄。而以金钱交,只能交到酒肉朋友;以真情交,才能交到真正的知己好友,这是不变的道理。
第三,在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大家更愿意把自己封闭保护起来,而不愿意在外面受到伤害。
因此,人们要想让自己拥有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关心自己的知己好友,一方面就要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不要以金钱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要多关心别人,用自己的爱的温暖别人;另一方面,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在工作之余,记得跟朋友保持联络。
当然,人在一生中要交到知己也是很难的,古人常慨叹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那些觉得自己没有知己、没有朋友的人们也不要过于觉得寂寞,曲高自然和者寡,但高山流水终遇子期,只要用真情去与别人交往,最终肯定会有收获的。
2、关于一种动物,每生长一段时间就会退掉一层皮,再长出一层新皮,动物学家称之为脱皮效应,请结合实际你对脱皮效应的看法?
【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这种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蜕皮,只有经历了痛苦的蜕皮过程,才能长大。我觉得这和人的成长历程非常相似。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这样的“蜕皮”过程,从中考、高考到求职,我都经历了成长中的迷茫和痛苦。在面临人生中重大转折的时候,就如同蛇的蜕皮一样,只要不断地给自己加油,努力坚持,就一定能摆脱现实中的阻碍,完成生命中的蜕变。
3、如今在大学里,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掌握的技能参与一些活动,如参加演唱会,到娱乐场所表演,被称为“走穴族”,谈谈你的看法?
【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能否辩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如今,校园“走穴族”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逐渐演化成一种时尚。“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形形色色的学生“达人”们,在学习之余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结伴或独自一人外出“走穴”。“走穴”在他们看来,不仅是体验生活,更是为未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增加砝码。
校园“走穴族”靠自己的专长赚取生活费用一事,相比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仍靠“啃老”维持生活来说,体现了这部分大学生独立、自由、自信的特点。当然“走穴族”这个群体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说,大学生“走穴”就是不务正业。作为学生,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更何况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没学好,也就没有过硬的实力,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到头来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也有人说,大学生出去“走穴”赚钱,会培养他们的功利意识,慢慢变得商业化,使他们一切都向钱看。同时,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也会使他们认为赚钱并不一定非要完成学业,最终慢慢荒废学业。
在我看来,大学生“走穴”确实有些需要大学生调整和平衡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是“得大于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到学校里的老师所无法传授给他们的东西。
第一,在国外,很多学生都选择一边读书,一边依靠打工来赚取报酬支付各项费用,很多学生满18周岁就不再向家庭索取生活费用;而“走穴族”能够通过专长赚取费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减轻家庭的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及早接触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和增强自信心。
第二,学生“走穴”是学生自立的一种需求和表现,社会也应该重视这种现象,规范和净化学生的打工环境,进行正确引导,防止和避免学生的合理权益被侵犯,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应该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不能够合理分配时间,选择逃课等方式打工赚钱,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不理智的做法,家长和辅导员应该注意了解情况,及时制止。
总之,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合理、适度的打工生活,有助于学生接触实践、了解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家庭和社会应该对此持支持和表扬的态度,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这些大学生更早地参与社会分工和实践,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的运行,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掌握生存之道。
4、以母爱为主题,以“此刻,我想到了......”为开头,做一个演讲。
【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 这一刻,我想到了我的母亲。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母爱,“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还是母爱,这种感情被古人推向了神圣的极致。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他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他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他高耸。而我们,要感恩母亲,因为母亲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
感念母亲,感恩母爱。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一条嬉戏的小游鱼儿,母亲必是那一汪碧绿的湖水,在包容我顽皮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一圈圈地扩散了去……当我们一回家就吃上可口饭菜的时候,当房间总是被默默整理的时候,当我们穿着干净衣服上班上学的时候,我们是否像习惯于阳光的抚育一样习惯了母爱的滋润?在心安理得地接收的同时,又有多少人想到应该去回应那一份亲情?
朋友们,让我们铭记母亲的恩情,感恩母亲的养育。风雨人生路,让感恩与你我同行!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亲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2010年12月18日下午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1、首富陈光标说死后把财产都捐出去,你怎么看?【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说:“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陈光标这一说法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慈善组织数量有所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人数不断增加,募集的资金逐年增加。但是我国慈善覆盖领域仍然较小,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所以,当陈光标提出死后将全部财产捐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这一做法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带动效应和社会示范效应,能够给更多的人以惊醒,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慈善的重要性,能够有效地带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其次,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出现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慈善事业本来就属于社会分配的第三个层次的分配,有利于消除我国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这也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非常好的举措。所以陈光标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鼓励,也希望在陈光标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慈善,投身于慈善,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关怀,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再次,这也是对我国传统道德理念的一种弘扬。“助人为乐”一直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陈光标的这一举措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道德的关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最后,陈光标的事件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如覆盖范围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还不完善。所以我们在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对资金流向合理规划,保障善款善用,做到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及捐赠方有充分的知情权。
第二,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人民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慈善与金钱的数量无关,大家可以尽自己所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完善立法,如适当向国外学习“开征遗产税”,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缩小贫富差距。
总之,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新人,我也要为我国的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给需要帮助的人以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和谐。
2、江苏一富二代不靠家人资助,自己贷款上学你怎么看?
【名师分析】综合分析题目,主要是测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依托一个个例,即江苏一富二代不靠家人资助,而自己贷款上学的社会现象,考察考生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
【解题思路点拨】以自立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破题,赞赏这位江苏富二代;分析“贷款”的来源和对贫困生贷款的“冲突”;最后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号召其他富二代向这位富二代学习。
【参考答案】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著名的《自立立人歌》:“滴自已的汗,吃自已的饭,自已的事情自已干,靠天靠人靠祖不算好汉”。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位江苏富二代,能够不靠家人资助,自己贷款上学完成了学业。这凸显了当今社会一些富家子弟能够自立,能够走出靠父母吃饭这一个沉疴。题目中的这个富二代,是一种独立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是一个正面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
这位“富二代”自己贷款上学,肯定也是以家庭的相关条件为抵押,也会增加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如果是助学贷款,那么就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挤占助学贷款的资源,会侵害到一些特困学生的利益。那么就说明助学贷款的准入条件、评定标准等存在漏洞,很难切实保证有效实施,阻碍了为贫困学生更好地发挥助学作用。
因此我们要完善相关的助学贷款方面的漏洞,为更多的真正需要的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真正需要资助的人,即“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也希望其他富二代也积极向这位江苏学生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健康成长,服务于社会。
3、对打击黑恶势力,一些地方采取异地用警、交叉用警。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当前,各地打黑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些地方采取“异地用警”、“交叉用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既防范了一些地方警队的不作为、也更好地打击了当地黑社会罪恶势力的嚣张气焰。但是,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待。
它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异地用警,有利于各地“打黑”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同时也有利于增进警察协同作战,增加对黑恶势力的打击范围。
第二,这是增强打击力度,实现各地信息互通有无,提高办案效率的有力举措,也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用警制度的创新。
第三,这也可以避免地方出现保护主义,防止行动泄密,防止暗箱操作,防止出现人情办案、人情执法。比如重庆的涉黑案就是黑恶势力保护伞下发展的一个恶果。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地方采取异地用警,交叉用警,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及其时间成本的浪费和增加,增加打黑的成本。
因此,要想加大打黑力度,提高办案效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多管齐下予以解决。
第一,完善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增加纪律性,提升打黑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保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完善社会和群众对警察队伍的监督举报体系,避免出现暗箱操作,发展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局面。
第三,对警察队伍加强管理,加大惩治力度,也可树立先进代表人物,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四,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应该加强各地警方的交流和学习,无论是办案模式还是“打黑”经验都可以进行彼此的分享,增加各地之间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办案时更加得心应手,合作才能更加顺畅,避免出现各种资源的浪费。
第五,要想让我国的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打击只是一方面,要想真正治本,我们仍然要加强对国民素质的教育,加强社会治安,发挥法律的力量,强化法治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要等出现问题再予以打击。
最后,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新人,我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创新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4、结合自身用“反省”为主题作一演讲。
【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不能像曾子一样每日自我反省三次,但是我们确实应该经常反思自己。
反省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等的思考。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把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很多的成功者是在小事上取得了成功,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当我们把错误都一一改掉后,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所以说反思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我们这一代从小被娇生惯养,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就我自身而言,我的自我意识太强,但是社会是个大熔炉,不是以某个人为中心的世界,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反思自己,慢慢的去除自我中心意识,学会发现和改正自身的缺点,做一个反省型的人。
做一个反省型的人,首先得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就有前进的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日后回过头来反思的参照物。当然,这个目标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符合自己的明确目标后,我们可以在前进中经常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不足,再进行重新整理,继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其次还应当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凡成大事者,不仅看重自己的大项目,也重视自己的一举一动。事实上,大事也是由一件件小事逐渐积累而成的,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慢慢锻炼自己,锻炼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明智心态。
学会反省,做一个反省型的人,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才能获得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2010年12月19日上午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1、现代很多专家定高考“唯分论”,专家提出高考分数应与各校专家对学生的面试相结合,作为高考成绩。你怎么看这件事情?【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高考制度在公平性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到如今的“高考+面试”模式,教育界对高考改革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首先,我认为“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创新,它打破了统一的招生制度,相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高考+面试”更具科学性。如果面试环节设置得当,可以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察,更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接受好的高等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发现一些偏才怪才,从而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当前的环境下,要实现“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意味着高校拥有自由裁量权,可能会产生“暗箱操作”,更有利于权贵,从而滋生腐败,不利于招生公平。另外,通过短短的面试时间也很难全面发现学生的素质。因为提供给教授和考生的沟通机会是极其有限的,执行起来难度可能会很大。
因此,我认为“高考+面试”模式可以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加以尝试,或者在一个小范围内作为试点来施行,在执行过程中科学设置面试环节,加强监督,不断积累招生经验,在时机和方法成熟后,再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2、国家选派一批优秀公务员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各部门挂职,请对这件事情发表看法。
【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能否辩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近年来,出国培训、国外挂职已非新鲜事物。四川省就曾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签订培训协议,并派干部到当地州政府部门进行挂职学习。重庆九龙坡区也曾派出两位“80后”女公务员赴韩国仁川政府部门挂职半年。各地政府派公务员到国外挂职锻炼,几乎蔚然成风。
到国外政府部门挂职,即可以开阔眼界,熟悉国际规则,学习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培养全球化环境下的公务员队伍。也可以广收博纳、取长补短,进而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毫无疑问,派公务员国外挂职有利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国外挂职的本意可谓用心良苦,但同时也不容否认,国外挂职尚有很多制度漏洞亟须弥补。
第一是法律上的问题。从法治理念而言,普通公民“法无禁止即自由”,但公务员代表政府履行法定职责,则是“法无授权则禁止”,所作所为须有法律授权或准许,否则就是违法。而我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挂职锻炼的规定是“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里的“其他地区”显然不包括国外。由此看来,派公务员到国外挂职锻炼于法无据。
第二是舆情压力。众所周知,目前的官员干部出国考察培训已经污名化。所谓“考察”、“培训”,多是“公款旅游”的“马甲”,此前沸沸扬扬的“温州出国考察团”一事就将其中的黑幕展露无遗。随后,很多地方政府对官员出国考察培训项目严加规管。在出国项目难获民众信任的情况下,花费巨资派公务员到国外挂职,依然难脱“公款出国”的嫌疑。“提升党政人才素质”固然重要,但是起码一点,“提升”的方式必须经得起制度和人心的检验。
第三是经费和人员的问题,即钱怎么花、派谁去的问题。从经费上来说,国外生活成本比较高,用在干部国外挂职上的资金肯定不少,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的是整个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具体到干部国外挂职用多少,每个干部每年花多少,都花在什么地方,仍需制度性求解。从人员上来说,国外挂职本为培养干部,且名额有限,那么究竟谁去国外挂职就至关重要。所以国外挂职应秉持公正原则,选拔“真材实料”,不能让裙带关系、“官二代”等杂音扰乱了培养干部的主旋律,也不能让其落入按资排辈、关照性福利的窠臼。因此,一个严格、公正的选派制度自然不可或缺。
诚然,国际化交流乃大势所趋,干部出国培训、国外挂职也是题中之义。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干部国外挂职需要制度约束来“保驾护航”,否则国外挂职难免又会沦为“公款消费”式的“官员福利”,成为“公款出国旅游”的新“马甲”。这就需要我们从法律上、宣传上、资金管理和人员选派上都有相关的明确制度,另外国外挂职的目的和方式也要和国内有所区别。可以这样说,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和资金支持,派相关专家交流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毕竟,国外的学习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有外语等方面的限制。再者,专家学习、吸收也会比公务员更快,而且可以避免出现公款旅游、公款消费等方面的弊端。
3、现在很多子女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产生了“隔代教育”,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名师分析】本题属于综合分析能力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隔代教育”的理解,考生作答本题需要知道隔代教育的含义,防止答偏题。
【解题思路点拨】首先阐述隔代教育在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次分别阐述隔代教育的原因,影响,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当我们走在某个公园或者小区里,经常会看到爷爷、奶奶们或姥姥、姥爷们带着孙子、外孙玩乐的情形,祖孙之间,其乐融融,这也正是现在社会产生的“隔代教育”的写照。而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大的,在这样一种趋势下,大家也越来越关注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首先,我认为“隔代教育”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年轻人的工作竞争激烈,工作紧张、压力大造成的,迫使年轻的父母们无法兼顾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
其次,“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利处是:老人们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孩子身体成长的具体问题如何进行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年轻的父母多得多,对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无疑有益。另一方面,老人们多为退休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耐心和孩子玩耍、交流,并且乐于为孩子奉献,弥补了孩子渴望亲情抚育的心理需要。而隔代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为娇惯、溺爱、老人知识面窄、教养方式陈旧等,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的性格品质及思维面窄的现象。而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易产生心理疾病,导致心理畸形发展现象严重。
最后,我认为,虽然老人的“隔代教育”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但是只要老人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父母尽量和孩子多交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和老人多交换育儿经验,那么也便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此外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的现状,考虑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让“隔代教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实现“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4、“人民的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重要,涉及利益不管利大利小无限大”请你根据这幅对联,以“利益”为主题,发表演讲。
【测评要素】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人民的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重要,涉及利益不管利大利小无限大”,看到这副对联,我想起了这样几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话语出自于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就是《为人民服务》。
读着这副对联和毛主席的语句,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我更加深刻领会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的丰富内涵。
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后继者们,实践着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也实践着毛主席的教导“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他们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在参加工作之初,我也有过困惑和迷茫,不知道人生的价值究竟何在?人又是为什么而活着?而现在,我深深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懂得了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孔子曾这样告诫他的弟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讲为人做事要有奉献精神。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在国家危亡之时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在人民需要之时不辞辛苦,鞠躬尽瘁!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时挺身而出,大爱无私!
我想,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做人民的公仆。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