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申论主题分析之推断2011申论考点
分析历年考试主题有助于对申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对2011年河南公务员考试(ww.chinagwyw.org/henan)有个大致的思路,做到有备无患。以下是河南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对10年来公务员申论考试所做的主题的分析:
2000年,考查城市工业生产布局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的考查,现在看来是比较有前瞻性的,它考查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其主题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工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但在考试时,中央尚未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说它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过工业生产布局不科学、重复建设、影响环境的问题,是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即便作答中无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统筹兼顾、生产与环保综合协调”的原则,仍然可以提出正确的观点。
2001年,考查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属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具体题材是,感冒药品中含有PPA,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世界范围内发出了预警通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消息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围绕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层讨论。从政府层面上探讨了,应如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其主题是:“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002年,考查网络引导和监管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问题。针对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在发挥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它的负面效应,面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政府究竟该如何从容,基本主题是:“趋利避害,全面辩证认识网络的正负两种效应,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监督网络健康发展”。
2003年,考查安全生产监管问题。题材背景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尽管安全生产问题是申论考察较频繁的一个“老话题”,但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反复性,从2003年进入申论考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以致资源大省山西于2009年毅然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大省转型的决策。安全生产事故的普遍存在和频繁发生,党和政府的治理思路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表明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依靠理念的不断创新,措施的不断强化,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形势的好转。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申论热点题材,考生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府责任,温家宝总理所论述的“安全责任重于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是认识和解决安全生产类热点问题始终适用的原则。
2004年,考查交通拥堵问题,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交通建设问题。针对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提出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题材的主题同时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适应形势,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国考申论破天荒地考查了“三农”问题。这是因为2004年1月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新世纪第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增加农民收入”明确写进党中央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申论的命题具有显着的导向作用。“三农”问题既体现中央政策方向,为举国所关注,又不具有其他政治话题的敏感性,因而是申论考试的理想题材。2005年之后,“三农”成为国考反复以不同角度出现的题材。2004年至今,中央的一次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六个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也凸显了“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三农”问题仍将是申论命题的热点,在具体问题的选取上,命题既与近期的中央政策文件中央精神有密切的关联,又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会与当年的一号文件主题严密对应,以免被报考者预测到主题。因而“三农”类命题的具体切入点必将呈现一定的“反规律”特性,以求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不管具体切入点在哪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都应依据中央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扶农惠农政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进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2006年,考查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问题。针对近年来各地公共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项新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这也是具有长期性的问题。基本主题仍然是要遵循中央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为本、“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处置能力。
2007年,考查耕地保护问题。仍属“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将重点放在了国家土地政策上,认识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三农”问题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要强调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
2008年,考查怒江水电开发问题,表面题材是资源开发及其争议这一事件,实质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事件,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和谐发展源于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显然,作答的立意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9年,考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首次采用了双主题、双题材的复合型命题形式,两种题材、两个主题之间强调的是后者,侧重粮食安全,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与2008年国际上先后爆发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紧密相联,时效性强,且提出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材料一部分说明传统产业应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低端化生产模式,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一部分讨论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比如以危机为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危机应对方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
2010年,考察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题,属于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范畴,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经济建设主题。同以往历年国考申论题材相比,今年的题材既有一脉相承的底蕴,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所谓一脉相承,就是贯穿了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延续了一个倾向——偏于宏观战略和宏观经济问题;所谓自成一派,就是本次考试的取材“热中选冷”、“冷中带热”,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常见的热门话题,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则是历来申论考试罕有涉及的“冷门”题材,这样本次题材的选择就有了些“爆冷”的意味。
从题目蕴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据的理论和政策渊源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唯一的正确选择。这也与2009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相联系。
由此可见,2011年试题夜必然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只是具体的命题题材和切入角度会回避“大热”,考生要把握这样的规律,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理论与事件热点,增强“联系”的思维,把现实问题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等大政方略联系起来,准确地选择题材作为复习重点。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申论指导之审题四步骤
公务员教材中心: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火热销售中
2000年,考查城市工业生产布局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的考查,现在看来是比较有前瞻性的,它考查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其主题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工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但在考试时,中央尚未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说它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过工业生产布局不科学、重复建设、影响环境的问题,是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即便作答中无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统筹兼顾、生产与环保综合协调”的原则,仍然可以提出正确的观点。
2001年,考查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属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具体题材是,感冒药品中含有PPA,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世界范围内发出了预警通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消息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围绕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层讨论。从政府层面上探讨了,应如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其主题是:“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002年,考查网络引导和监管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问题。针对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在发挥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它的负面效应,面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政府究竟该如何从容,基本主题是:“趋利避害,全面辩证认识网络的正负两种效应,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监督网络健康发展”。
2003年,考查安全生产监管问题。题材背景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尽管安全生产问题是申论考察较频繁的一个“老话题”,但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反复性,从2003年进入申论考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以致资源大省山西于2009年毅然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大省转型的决策。安全生产事故的普遍存在和频繁发生,党和政府的治理思路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表明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依靠理念的不断创新,措施的不断强化,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形势的好转。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申论热点题材,考生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府责任,温家宝总理所论述的“安全责任重于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是认识和解决安全生产类热点问题始终适用的原则。
2004年,考查交通拥堵问题,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交通建设问题。针对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提出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题材的主题同时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适应形势,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国考申论破天荒地考查了“三农”问题。这是因为2004年1月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新世纪第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增加农民收入”明确写进党中央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申论的命题具有显着的导向作用。“三农”问题既体现中央政策方向,为举国所关注,又不具有其他政治话题的敏感性,因而是申论考试的理想题材。2005年之后,“三农”成为国考反复以不同角度出现的题材。2004年至今,中央的一次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六个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也凸显了“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三农”问题仍将是申论命题的热点,在具体问题的选取上,命题既与近期的中央政策文件中央精神有密切的关联,又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会与当年的一号文件主题严密对应,以免被报考者预测到主题。因而“三农”类命题的具体切入点必将呈现一定的“反规律”特性,以求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不管具体切入点在哪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都应依据中央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扶农惠农政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进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2006年,考查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问题。针对近年来各地公共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项新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这也是具有长期性的问题。基本主题仍然是要遵循中央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为本、“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处置能力。
2007年,考查耕地保护问题。仍属“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将重点放在了国家土地政策上,认识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三农”问题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要强调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
2008年,考查怒江水电开发问题,表面题材是资源开发及其争议这一事件,实质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事件,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和谐发展源于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显然,作答的立意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9年,考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首次采用了双主题、双题材的复合型命题形式,两种题材、两个主题之间强调的是后者,侧重粮食安全,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与2008年国际上先后爆发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紧密相联,时效性强,且提出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材料一部分说明传统产业应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低端化生产模式,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一部分讨论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比如以危机为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危机应对方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
2010年,考察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题,属于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范畴,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经济建设主题。同以往历年国考申论题材相比,今年的题材既有一脉相承的底蕴,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所谓一脉相承,就是贯穿了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延续了一个倾向——偏于宏观战略和宏观经济问题;所谓自成一派,就是本次考试的取材“热中选冷”、“冷中带热”,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常见的热门话题,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则是历来申论考试罕有涉及的“冷门”题材,这样本次题材的选择就有了些“爆冷”的意味。
从题目蕴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据的理论和政策渊源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唯一的正确选择。这也与2009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相联系。
由此可见,2011年试题夜必然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只是具体的命题题材和切入角度会回避“大热”,考生要把握这样的规律,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理论与事件热点,增强“联系”的思维,把现实问题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等大政方略联系起来,准确地选择题材作为复习重点。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申论指导之审题四步骤
公务员教材中心: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火热销售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