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湖北 > 申论辅导 > 申论范文 > 正文

湖北公务员网:如何有效复习时政热点

2013-07-29 08:14:30 字号: | | 【 打印 】
  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来看,申论命题内容无一不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热点。在2012年国考省级以上申论材料中,照例出现了多个社会热点事件,如:毒毛血旺事件;河南瘦肉精事件;假徐悲鸿画作事件;假“金缕玉衣”鉴定事件;弟弟替车祸身亡的哥哥还农民工工资事件;邻居好心搭载老人结果意外身亡,老人子女不要赔偿;杭州最美妈妈等。这些事件都是2011年广泛报道的事件,所以,要想做好申论,就必须紧跟社会热点。然而申论命题选取哪些热点,怎样组织运用这些热点,其中大有乾坤。很多考生已经能够了解到时政热点在申论考试中的重要性,但是却无法把握时政热点的命题规律,对时政热点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湖北公务员考试网(ww.chinagwyw.org/hubei)专家将指导考生科学复习时政热点。
  一、什么是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有哪些特点?
  "时政热点"是指当下发生的关乎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有公共影响力的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事件。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热点问题有以下特点: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如气候问题、艾滋病、贫困问题、朝核问题、国际反恐活动、资源环境能源问题、人口老龄化等。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HIN1甲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投资与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开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就业、普及社会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确保公民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出行安全)。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如弘扬民族精神和道德榜样的力量、倡导社会责任感、网络文明、和谐文化、科学消费等。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如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新亮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幸福指数、和谐世界等。五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业问题、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自主创新、人口流动、能源问题、重点工程建设等。
  二、热点问题是怎样考查的?
  1.依托基础知识,考查能力素质。考热点不是考热点本身,而是通过热点问题创设新情景,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同时,注重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或借助或突出时政热点,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
  2.突出长效热点,回避不确定性问题。热点问题的切入体现了长效性,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回避那些不确定性、可能变化的问题。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科技创新、中部崛起、能源和环境问题、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党的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平与发展、地缘政治局势等都属于长期的热点问题。像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都存在很大的变数,对这些问题的考查往往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或通过隐性考查的方式来体现。
  3.以问题为中心,多角度考查实际问题。高考政治试题多以社会热点为立意背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问题设置系统化。
  4.呈化方式多样化,显性隐性相结合。显性考查,即对热点问题的直接考查。一是对纯时事内容的考查;二是试题材料一般直接引用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设问直接明了;三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背景,将时政热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突出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潜能的考查。隐性考查,即对热点问题折射考查,试题切入点小,材料具体化、生活化。
  5.体现人文性,关注青少年成长。高考试题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注重突出时代性,反映时代主旋律,在试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对青年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修养的正确导向,并与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结合,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三、如何把握热点问题?
  下面湖北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编写小组专家重点讲解如何把握热点问题:
  1.把握热点问题五原则。
  一是以新带旧。就是在分析某一长效热点问题时,既要关注当前出现的新信息,也要关注过去党和国家对此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如关于就业问题
  1.就业形势: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供求总量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供求结构矛盾突出,传统行业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却供不应求。
  2.就业政策: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3.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既是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4.面对当前就业结构的新变化,劳动者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意义:劳动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这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这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水平,也是劳动者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
  5.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①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国家: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这些产业、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上的独特优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③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二是以我为主。在分析国际热点问题时,要注意从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体现以我为主的特点。分析“贫困”问题,要突出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努力和贡献,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在分析“朝核问题”、“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问题时,要突出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分析“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时,要突出中国政府负责的态度和做法;分析国际形势时,要突出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的新主张等。
  三是以近及远。“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远”是指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结合身边实际来反映长远问题,体现以近及远的特点。如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可结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措施,也可以结合某地区、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做法,还可以结合公民个人,包括青年学生,树立节约意识,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的具体做法。
  四是以点带面。就是在分析某一热点问题时,既要把握这一热点的来龙去脉,又要辐射这一热点的相关问题,由点到面,全方位把握。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长效热点的认识,要紧紧抓住“经济效益”这一核心概念,并辐射开来,全面掌握。主要把握经济效益的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正当竞争手段、出口结构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等。
  五是以小见大。“大”是指突出掌握重大热点问题,“小”是指把握重大问题的切入点要小,要具体。既要突出重大热点问题,又要结合实际从微观上加以把握,要反映以小见大的特点。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然也是高考命题的焦点。对此内容的考查,可以直接考查,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如何构建等。但更要注意隐性考查、微观考查,以小见大,如考查城乡差距问题、农民工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安全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分配问题等。
  2.把握热点要注意“五性”
  一是热点的超前性--要预见。探测预见热点,把握基础。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的领导等知识;围绕第四次陈江会,把握“一国两制”、主权国家、联合国等知识;围绕气候大会,把握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政体、民主、政党)、外交政策等知识。
  二是热点的时效性--要及时。对年度内发生的大事要及时掌握。如关于“纪念日”有: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还有道德榜样,气候大会等。
  三是热点的长效性--抓角度。对那些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要把握其角度,从多方面加以掌握。
  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专题,近年来主要考查的角度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注重社会公平(看病难、公平与效率)、以人为本,转变政府职能、关注安全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等。2010年备考时,要注意把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应对金融危机及H1N1,抑制房价、解决住房问题,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关注公共安全等。
  四是热点的不定性--寻找稳定。如台湾问题、中日中美关系问题、中东问题、朝核问题、中欧贸易摩擦等,要从我们对待的基础立场观点出发来理解。
  五是热点的阶段性--善总结。既要总结,又要把握阶段性特点。1.十七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取得的最新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公务员教材中心:2013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火热销售中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