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公考申论真题之“湖泊问题”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已于7月10日落下帷幕,此次考试申论科目延续2010年国考主题,再次锁定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话题焦点,以国考中曾经谈及的一个微观话题点——湖泊——为话题进行考查,表达了对人类的不当利用及破坏行为导致的生态恶化的深刻反思及忧虑。从这次考试申论主题的选择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将长期、广泛作为申论考试的话题中心来利用,这也是完全契合当下我国及世界范围内人类及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的。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可谓登峰造极,科学的进展及其在技术领域的应用发挥出了强大的征服力,造就了丰富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因人类的利用和改造而导致的生态退化及破坏逐步扩大及深化,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与生存。生活水平的提升付出了生活质量的代价,这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然而,即使在危害作为一种事实得到人们的深刻反省之后,破坏的行为并没有因此而刹车,是惯性使然,是惰性使然,还是意识使然?到现在,必须回答这一问题,并且必须得有所改观了。2009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大会将主题锁定在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上,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思考维度,人类活动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对这种活动的改变未必会妨碍人类的发展,而恰恰可能是一次机遇。改变行为必先改变意识,改变意识必先改变认识。当人们找到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后,治理生态、改变破坏行为的阻力就会小很多,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对危害本身严重性的深刻认识及惊醒。
此次湖北申论材料以湖泊对人类的生存价值为入口,深刻指出淡水湖泊对于维持整体生态平衡的巨大影响。然后以大量生动的数据呈现了一幅湖泊水质退化、干涸的可怕景象。给人们以极大的“视觉”冲击——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40%的湖泊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会最终危及人类自身!
在接下来的材料中,具体分析了湖泊消失和水质恶化的根源,一是填湖造地行为,一是生活垃圾的倾倒。两个简单的事实,揭露了深层的问题,填湖造地暴露的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权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物质利益与生态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问题。虽然在填湖开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均得到了利益,但是“部分之和”是否就等于整体?是否有一种利益是超出所有主体的个别利益的。答案不言而喻,即使60亿个人类分子同时个别得利,也不见得作为人类的整体会因此而得利,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辩证问题。更何况,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并未构成主体的全部,生活于当地而未购房者的利益又将何去何从?所谓的得利难道仅止于“钱”?当沿湖的景观变得名不副实的时候,所有理性的人都会明白这里的损失有多大。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作为自然一份子的人类主动、自觉割断同大自然的脐带而自绝营养的行为。
而且材料中还明确地说,填湖行为非一般个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这又暴露出一个目前我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广泛存在的问题。在扭曲的政绩观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在进行施政的时候也很少去顾及除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利益之外的其他方面。所以,这也对我们的施政理念和行为提出了警示。政府的行为应考虑更为深远,单纯经济利益的考量并不足以从整体上根本上造福社会,某些时候可能结果会恰恰相反。
垃圾倾倒导致湖泊水质恶化与干涸的现象则又暴露了一个近年来日益引起重视的问题——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已然造成深重的影响,很多地方已经达到垃圾围城的可怕地步,人类生活的“遗迹”正在蚕食着人类生活的现实。当人们不得不将垃圾倾倒于湖泊所提供的那点逼仄空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轻率,更是一种无计可施的尴尬和无奈。如此,我们所要面对的就不仅是湖泊消失和水质污染的问题,而是一个更为根本的,也更为致命的问题——人类如何处理自己今日的生活及未来生存的问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今日的生活如果危机了明日的生存,这种生活方式就是难以为继的,是应该紧急停止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行为应该立即终止了,否则,人类的明天将一片黯淡。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市民正逐步意识到保护包括湖泊在内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的观念正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起来。我们看到,在材料的最后部分,很多地方政府正出台相关法规着手限制污染行为,改善污染局面,改良生态面貌。当政府、学者、民众都戮力同心,携手并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用力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的幸福是可期的。正如帕斯卡尔所言,人类之所以高贵,乃是因为其强大的理性。只有重树理性的大旗,人类的所有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发展的道路才会少些波折,因此而付出的代价也才可能降至最低。
这一切,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努力所要保住的不只是湖泊,而是人类自身。
公务员教材中心:2013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火热销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