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考申论备考:《求是》精选(三十九)
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服务科学发展的引擎
(河北省社科院党组)
河北省社科院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紧密结合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实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工程、全员学习队伍建设工程和服务决策发展提高工程,大力推进服务地方科学发展新智库建设,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服务河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引擎,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倡导“三个带动”学习理念,打造服务科学发展新智库。近年来,我们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以抓领导干部学习为切入点,以学习带动思想统一、带动机构调整、带动事业发展。通过学习,在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工作大局等问题上达成新共识,形成了打造服务地方科学发展新智库的工作思路。
忠诚、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的政治属性和本质特征。智库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服务河北科学发展的科研实践之中,转化为推动地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核心理念、基本方略、具体措施和方法手段。为此,我们提出构建“理论武装、服务决策、繁荣发展”三位一体工作新格局,以社科研究为龙头,以理论武装、社科联合为依托,以社科团体、各市和基层宣讲站为基础,把全省社科联系统、社科院系统、讲师团系统的理论和社会科学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推动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强大合力。围绕“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工作方针,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以“省级一流、国内知名”为建院目标,积极建立优势和特色突出的重点学科群,创新科研管理体系,科研成果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承接和完成重大课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落实“三个强化”学习要求,充分发挥集约优势。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我们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体化,提出了强化机遇意识、强化规律把握、强化使命担当的学习要求。开展“抓学习、提素质、强能力、促发展”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读书辅导、读书体会交流、学术漫谈、专题学术交流、集中备课等活动,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责任意识和创造精神。
带着问题学习,把学术研究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以院重大系列精品课题为载体,以优势学科为龙头,联合全省社科研究力量,开展课题联合攻关,形成学术互补、合成、高效的研究优势。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环首都经济圈与环渤海隆起带建设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一大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关于建立互联网舆情回应机制的建议》等多项成果得到领导重视和转化应用,实现了优化组合和科研效益的最大化,强化了我们作为智库的学术话语权。
带着责任学习,把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以需促学、以需定讲,推出订单式辅导、网络式宣讲、点播式宣讲;不断丰富手段,注重新型媒体的应用,注重体验式、案例式的双项互动;加强内外联动,内建理论宣讲专家资源库、主题资源库,外与联通、移动和电信等运营商协作开通手机报;积极延伸触角,建立22个县级宣讲站,促进了理论宣讲的全覆盖。
带着使命学习,把加强社会科学阵地建设与管理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我们联合全省40余家研究单位、高校和省市有关部门的2000余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组织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大型调研活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2010年,完成调研课题190多项,其中《关键是筑牢员工思想上的安全防线——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调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三、坚持“三个创新”学习目标,着力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为领导机关和决策者提供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咨询意见,是新形势下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提出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的学习目标,通过实施服务决策发展能力提高工程,把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推动科研活动更加贴近河北实际、更有活力、更有成效。
以创新观念增强前瞻视野。科学研究的灵魂在于创新。观念是创新的源头,学习是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创新的保障。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学习培训班,邀请相关领导作专题报告或辅导,帮助大家开阔视野,树立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的思想观念,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分析研究新情况,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以创新手段拓展服务途径。近年来,我们通过聚焦重大项目、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开门办院、合作办院等创新手段,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成果。比如,把秦唐沧发展战略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高河北环京津城市实力和竞争优势、做好钢铁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河北钢铁产业总体布局等政策建议,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主体框架和对策措施研究等一批创新成果,为解决当前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以创新机制焕发创造激情。我们建立课题孵化机制,按年度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圈定课题,向省直部门及全省各市征集课题,向省内大型企业问询课题。建立了常态化调研机制,每年定期开展一次集中调研活动,总结基层实践的创新创造和新鲜经验,不断探索和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邀请院外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领导对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立链条式激励约束机制,与院专家签订责任状,把科研管理和业绩评估落实到科研工作全过程。
创先争优与党员主体地位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强化党员主体意识,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进而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党的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适应这种发展变化,我们党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党员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的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突出地摆在了全党面前。要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须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党的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党内各种关系,首先是党的领导机关与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干部与广大党员的关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其核心内容是党的建设如何贯彻和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坚持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就是对这个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历史创造者的作用。同样,在党的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先争优活动是对党的建设中如何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积极探索,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更加重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说,创先争优活动是把党的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身上,把搞好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了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和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上。
党员主体地位主要有两重含义。其一,党员是党的构成主体和权力主体。党的各级组织和整个党都是由党员构成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是党员赋予的,他们要对党员负责,向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的制约和监督。其二,党员是党的活动的行为主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集中广大党员的智慧和经验来制定,靠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贯彻执行;党的各项事业要靠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来完成;党的兴旺发达要靠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参与党内事务来实现。创先争优活动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把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起来,把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发挥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党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为发挥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指明了方向。
激发广大党员强烈的先锋队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如何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能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和实践发展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既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根本要求。应当看到,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的党员干部完全颠倒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仅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有的以权谋私,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其思想和行为严重违背党的根本宗旨,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格格不入;有的组织观念淡薄,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做党组织交给的工作,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将自己完全混同于普通群众。创先争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强化党员的先锋队意识,提高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从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形成广大党员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有助于营造你追我赶、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氛围。要从党的建设实际出发,进行积极探索,采取一些带有竞争性的做法,形成能够激发党员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制度和机制。创先争优活动就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形式,它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目的,激发党组织和党员为争创先进基层组织和争当优秀党员,相互竞赛并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激励广大党员的创新实践。创新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根本性意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而党内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广大党员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伟大事业是靠广大党员的创新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的。创先争优活动突出党员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同时,为党永葆先进性提供重要保证。
三、形成创先争优的制度机制和浓厚氛围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制度建设,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组织和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确保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机制。要强化党员主体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党的领导干部与广大党员群众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使党员真正成为党的主体,充分行使自己在党内的民主权利,使党的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广大党员意志的代表,不负广大党员的信任和委托,兢兢业业地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服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各项制度。例如,体现党员是党内权力主体和监督主体的党内选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质询制度、罢免制度等,确保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党的全体委员会对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个人的制约和监督,扩大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直接参与,突出党内的权力委托关系,从制度上保证党内重大事务和重要活动公开透明,切实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健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制度机制。要强化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的观念,充分认识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党的智慧和力量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和发展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党内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广大党员民主讨论,党的活动要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重要决策要建立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民主执政和民主决策,通过大力发扬党内民主,使党员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要着力建设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制度机制,提高党员素质,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制度机制。党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体现出来。衡量党的先进性,不仅要看党的纲领路线,而且要看党员的实际行动。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重要和更加突出。如何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是党的建设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许多地方已经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如群众对党员的评议制度、党员先锋岗制度、党员承诺制等。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把党的先进性要求同广大党员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明确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使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有了进一步的制度保障。实践证明,这样的制度和机制,能使党的先进性要求切实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使广大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要使创先争优蔚然成风,成为一种常态化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立足本职、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大批优秀干部和模范党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是英雄辈出,先进模范人物遍布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最近广泛宣传的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典型。这些先进模范人物是广大党员和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要把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努力向他们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执笔:闫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