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湖南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正文

2012年国考申论备考:《求是》精选(十八)

2013-09-09 08:01:31 字号: | | 【 打印 】

点、线、面结合 构建干群大沟通机制
(唐 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0年以来,乐山市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群众工作覆盖面,构建干群联系的“大沟通”机制,全市矛盾纠纷同比减少29.8%,来信来访同比减少166批次、273人次。

 

  民情观察员制度:上下沟通“点对点”

 

  针对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单一,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乐山市推行“民情观察员”制度,实现了“点对点”的民意快速直通。一是突出代表性,选好代话人。我们从社会各阶层、各方面聘请责任心强、有一定威望和知识水平的民情观察员630余名。他们不仅观察民情,还承担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维稳信息员、信访接待员等重要角色。二是突出针对性,为群众代言。作为党委、政府的“代言人”和人民群众的“代话人”,他们将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意见多、呼声大的问题作为“代言”“代话”的重点,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三是突出实效性,话后有回音。对民情观察员反映的具体问题,群众工作部门及时以“社情民意交办单”的形式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定期编辑《社情民意》简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促进问题解决。2010年以来,群众工作部门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21条,并做到事事有着落。

 

  网络对话制度:交流互动“线对线”

 

  目前,乐山网民人数达100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我们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在全市建立“网络对话”制度,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是设立“群众意见建议网上受理中心”,搭建民意收集平台。按照“群众诉求网上分送、责任单位网上认领、办理结果网上回复、办理效果网上监督”的原则,收集群众意见,办理群众诉求,并进行满意度调查。2010年以来,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3500余条。二是设立网络“社区会客厅”,搭建干群沟通平台。围绕市民关心、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定期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群众网上直接对话交流。2010年以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20余次就干部选拔、城市建设等热点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参与网友累计达15万人次。三是设立“重要决策网上咨询”与“重大事项网上公示”栏目,搭建民智汇聚平台。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或公布重大事项前,利用网络进行咨询和评估,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开辟专栏、公布邮箱,开展网络对话和“金点子”征集活动,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2500余条,较好地实现了群众路线、专家路线与干部路线的有机结合。

 

  基层夜话制度:沉下身子“面对面”

 

  城镇化加速推进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早出晚归”成为一种常态,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出现“时间错位”。为此,我们建立“基层夜话”制度,利用晚上时间,干部与群众面对面话政策、话发展、话民生、话和谐。一是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村和社区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立基层夜话站,每月开展1—2次夜话活动,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建好“夜话台账”,记好“民情日记”;乡镇(街道)定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督导活动深入开展;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参与,上下联动,切实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稳妥,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坚持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研究,限时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同时,建立办理事项公示制度,通过回音壁、公示栏等形式对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公示。三是领导带动,作好表率。去年“七·一”前夕,市委班子成员分别深入联系点,参加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夜话交流”,协调解决“老、大、难”问题30余个,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群众生活月制度:关注民生“心连心”

 

  针对乐山城乡差别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多的实际,我们建立了“群众生活月”制度,每年用一个月时间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集中调研群众生活,解决突出问题。一是确定主题。根据工作重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确定一个活动主题,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走访调研。领导带头,干部参与,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宣传政策、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三是带案下访。将比较突出的信访案件分类梳理,明确责任领导和牵头部门,在活动中带案下访,深入一线了解情况,面对面解决问题,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四是分类解决。调研后,对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做到解决问题时间、人员、责任“三个落实”。在2010年5月开展的“群众生活月”活动中,我们组织了11个调研组,集中解决群众困难问题3500多个,修路、就医、入学等一批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便民服务制度:便捷高效“人对人”

 

  主动服务是最有效的沟通。为方便群众办理审批、登记等民生事项,我们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的便民服务网络,将政务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一是服务网络立体化。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便民服务网络。在市、县两级建设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在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在村(居民小组)配备便民代办员,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二是服务标准规范化。通过委托授权,将市、县两级部门部分职能下放到乡镇(街道),整合形成48个民生服务项目,实行开放式办公、窗口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三是服务职能多样化。各级便民服务网络逐步增加水电气费缴纳、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便民项目。

 

  群众参与干部考评制度:成效检验“实打实”

 

  “大沟通”机制的成效如何、群众工作的效果如何、干部的工作业绩如何,都需要由广大群众来评价、检验。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群众参与干部考评制度,落实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权及评价权。一是合理确定考评人员。考评人员主要由基层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服务对象”,普通群众等四类人员组成,突出参与考评人员的广泛性、代表性、知情性。二是科学设置考评程序。考评主要分为大会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三个程序,确保考评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三是将考评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得票率超过90%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不称职、不了解”得票率超过50%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

  (作者:中共乐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张全景)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紧密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党建工作实际,深入研究党建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李慎明同志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一书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读全书,我感到有几个特点:

 

  力求创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出现新变化,党的建设如何适应新要求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思考,科学应对这些变化需要我们具有创新思维。作者从党建的核心内容即从决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根本性举措出发,提出“大党建”的思想。相对而言,“小党建”主要是指党的理论学习、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等具体的党务工作。作者认为,“大党建”更为根本,决定着“小党建”的性质和方向。如果在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大党建”和“小党建”这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党的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整体部署就会进一步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

 

  忧患意识。全书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研究三个部分,共30篇文章。在论述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中,无论是历史回顾还是现实展望,作者都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从哲学上说,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是对历史必然性的一种精神内省,内含着对事物发展的科学预见和积极建构。忧患意识的本质表现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认识,它最终表现为理性的情感判断,它不同于悲观主义。从历史上看,忧患意识其实是我们民族拥有的强大思想资源,中华民族特有的忧患意识和责任传统是我们不竭的力量源泉。历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夜不能寐,为民族发展、国家强盛艰苦奋斗、前赴后继,而忧患意识正是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轮更大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极有可能酝酿与集聚,中国的大党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我们不能高枕无忧,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宏大视野。要想看清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就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具有宏大的视野。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中国,就要站在珠穆朗玛峰来看。以中国面积之大,人口之多,历史之悠久,如果不站在高处,很难看清楚。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形势,作者没有局限在一枝一蔓,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在广阔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作者认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重要论断,完全抓住了我们治党治国的根本。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 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
 

  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行先试作用。福建作为这一经济区的主体,既面临着难得机遇,又肩负着光荣使命。为赢得挑战,省委在周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总体战略,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热议。由此,我们专访了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

 

  记者:“十一五”期间,福建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挺起了海西经济区的“脊梁”。在这一高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新跨越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加严峻。因此,我们既想了解福建省在“十二五”要完成的发展目标,更想知道“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这一战略是基于哪些思考提出来的?

 

  孙春兰:“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积极探索福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作为重中之重,在综合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战略。这一战略要求,在“十二五”时期福建综合实力要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要实现新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要取得新成效,社会建设事业要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要形成新优势,着力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作用。

 

  这一发展目标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福建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去年,胡锦涛总书记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来闽指导工作,福建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也承担着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的庄严使命,要履行这样的历史重任,没有中央的重视和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形势有利于实现新跨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顺利签署开启了两岸投资双向化、形态多元化、产业合作化的新模式,为福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更广阔的空间。三是新一轮区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周边省份陆续推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增长极迅猛发展,福建要在竞争中体现特色、创造优势,就必须以“追”和“赶”的姿态,以“拼”和“闯”的勇气,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记者:从字面看来,科学发展与新跨越似乎侧重点存在着差异。因为跨越更多地强调增长与规模的螺旋式提升,而科学发展则更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应如何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关系?

 

  孙春兰:这两者是有机的统一。实现新跨越是我们要达到的战略目标,而这必须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坚持科学发展是为实现新跨越,取得新跨越是为更深入地落实科学发展。

 

  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追求“好”,力争“快”,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这是大步伐、求突破的发展,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先行先试,立足后发优势,集中精力、集聚要素、集合资源,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综合实力;第二,这是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好字优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早转快转、调高调优、做大做强,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跨越;第三,这是重民生、促和谐的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相协调,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是的,实现新跨越必须始终突出主题主线,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这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福建具备了哪些条件和基础打赢这场攻坚战?

 

  孙春兰: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它要求支撑体系的基础与实力必须是雄厚的。对此,我们满怀必胜的信心。除了党中央大力支持和国内外环境积极向好这些根本性因素之外,福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经具备了坚实的跨越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历史上对外通商最早、改革开放较早、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沿海省份。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健康发展,我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人均GDP达5000美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构筑交通运输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铁路交通跨入“高铁时代”,“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建设扎实推进,干线铁路运营里程、在建里程和前期工作里程均超过2000公里;高速公路“三纵八横”的骨架网基本形成,通车总里程突破2400公里;海空港运输实现“双突破”,全省港口群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能源基地建设也步入“快车道”,宁德、福清核电站建设加快推进,一批火电、气电、风电项目建成投产。生态建设领域优势明显,全省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3.1%,居全国第一,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六江两溪”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信访总量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4.9%。2010年以来,我们开展了集中力量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省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凝聚了人心,为实现新跨越提供了人文环境与智力支撑。

 

  记者: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一些环节与领域事关全局。因此,突破口的选择至关重要。省委准备在哪些关节点上首先破题?

 

  孙春兰:在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我们要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第一,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来说,我们要统筹投资总量、结构和效益,坚持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较快增长,力争投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增量的投入,实现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同时,以发展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为突破口,重点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城市群的载体作用,以城市群的发展辐射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体系,通过供应链带动临港产业链延伸,引导和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二,惠民生、促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强调,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事业,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一是切实解决好基本民生问题。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今年我省提出“3个12%”的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增长12%。还要做好保障和扩大就业工作,加大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问题。二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紧紧抓住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抓好生态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推进“森林福建”和生态省建设,今年将在全省植树650万亩,积极实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整体水平。同时,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我们要把支持老区加快发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继续落实好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提高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厦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我们将以纪念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为契机,积极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一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动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率先取得突破。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探索推进扩权强县、强镇改革试点,进一步做强县域经济,激发县域活力。二是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充分用好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构建更加完备的对外对内开放“大通道”。要充分发挥闽台关系的独特优势,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闽台经贸合作新领域,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特别要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努力提升开放开发的整体条件。

 

  记者:目标已经确定,但要使规划变为现实,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据说您以“新、真、实、好”四个字概括了措施要则,请谈谈其中的深义。

 

  孙春兰: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关键是看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能否大胆创新、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比学赶超的精神状态去改进工作、推动落实。

 

  一要以新理念促进实现大跨越。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提出对策,不断在干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让视野更开阔一些,办法更多一些,胆子更大一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科学发展的水平。

 

  二要以真本领推动事业大发展。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员干部学习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办法举措和真抓实干的本领,特别要不断提高运用和落实政策的实际能力,善于把握政策蕴含的机遇,找准政策与本地本部门工作的对接点,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三要以实绩推动工作大提升。各级干部要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勇于担责,该管的事主动管好,要一级做给一级看,而不是一级说给一级听。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应酬,要重实绩、求实效,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

 

  四要以好举措促进发展。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凡是关系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的改革措施出台,都要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把全省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