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江苏 > 常识辅导 > 经济 > 正文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3

2014-11-27 11:21:51 字号: | | 【 打印 】
  经济常识在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中每年都考,命题人主要青睐于对我国重大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考查。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jiangsu/)现将高频考点整理如下:
  七、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1)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为避免和防止大的经济波动起伏,经济增长速度又不能过快,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
  (2)增加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它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困难,因此,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十六大报告将就业问题明确纳入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中,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没有将我国的就业目标定为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充分就业”,而是将就业目标定为“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通货稳定、经济增长、比例协调的综合反映。为实现物价相对稳定,国家必须把财政赤字、通货增长量、总供需差额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努力避免通货膨胀。同时,也要防止以物价持续下跌为特征的通货紧缩。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价格指数。我国目前采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各种国际往来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平衡。其中重要的是外汇收支差额和偿债率、负债率要适当。这就要求将外汇收支差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利用外资时,掌握好借、用、还这三个环节,使外债规模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偿还能力相适应。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事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由于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妨碍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当尽可能减少,只在必要时采用,但不能完全没有。
  八、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或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它与货币政策一起被统称为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
  (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定义: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
  3.具体做法: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增加政府补贴;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具体过程: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4.影响:不同的财政政策会影响到总需求中不同的部分,也就是影响不同的经济部门,从而影响到不同的人。例如:增加政府军事购买,有利于军工部门;减少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一般公众;增加转移支付有利于穷人;而投资补贴有利于厂商。
  (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定义:当社会需求过度,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主动减少总支出,即减少总需求的政策。
  2.具体做法:直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需求。
  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但是,为了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一些可以操作的量化指标,它们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环节,称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1.利率。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给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利率的动向,间接调节市场利率。
  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可控性较强,因为现金由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以调节。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可调整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资产结构,改变社会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3.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一项中间目标。货币供给量的每一层次,都可由中央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就业目标。因此,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很强。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再通过政策中间目标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业务活动。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
  上述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行,是中央银行富有弹性的微调。而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效果比较猛烈,容易导致经济振荡。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积极推崇和经常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紧缩性货币政策
  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紧缩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一般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
  1.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方法,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各种政府债券,就可以缩减货币供应和货币供应潜在的膨胀,这是最重要且经常被利用的一种抑制政策工具。
  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率,这势必带来信贷紧缩和利率上升,有利于控制信贷的膨胀。
  3.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减少商业银行放款,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
  4.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使用信贷资金的成本,减少借贷,同时利率提高,还可以吸收储蓄存款,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2

热点关注微信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微信新浪微博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腾讯微博订阅号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订阅号、QQ群 公务员考试QQ群、歪歪歪歪学习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