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习题测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第一章 习题测验 ·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 第二章 习题测验 ·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 第三章 习题测验 ·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 第四章 习题测验 ·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 第五章 习题测验 ·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 第六章 习题测验 ·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 第七章 习题测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习题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客观规律的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3.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关系表现为( )
A.经济结构决定政治结构
B.政治结构决定经济结构
C.经济结构为上层建筑服务
D.政治结构先于经济结构
4.生产力诸要素中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工具
5.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合理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6.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 )
A掌握了宣传机器
B.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
C.人才众多,力量强大
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7.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在生产中进行分工的结果
C.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
D.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8.国家的实质是( )
A.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社会力量
B.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C.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经营管理形式
D.劳动者的素质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
A.经济地位 B.分配多少 C.社会分工 D.政治立场
1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4.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
A.人口多少 B.领土的大小 C.国体 D.政体
1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唯心史观的错误是( )
A.否认阶级斗争
B.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E.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 )
A.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E.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含义包括(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在社会历史中,精神、观念的作用十分微小
C.物质实践决定观念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
5.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B.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
C.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任何政体
D.国体有阶级性,政体没有阶级性
E.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6.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B.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的发展所决定
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具有阶级性
E.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地位
7.列宁指出旧历史观的缺陷是看不到( )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B.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C.人们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因
D.人民群众的作用
E.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8.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
A.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B.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不可捉摸
D.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E.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9.一定社会形态上层建筑的内容包括( )
A.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与一定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D.发展到一定水平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
E.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0.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 )
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
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
E.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
1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
A.经济是基础
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和集中表现
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
D.经济斗争比政治斗争更重要
E.不同阶级的政治对经济具有不同的作用
12.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
B.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维持
C.法律只适用于违法行为;道德应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
D.法律有阶级性;道德无阶级性
E.法律属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思想上层建筑
(三)辨析题
1.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活动受思想、意志的制约,因此,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 )
2 只要加强法制建设,就不需要再搞什么公民道德规范。( )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成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必然带来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
4 一切意识,即使是十分荒谬的社会意识,也能找到它的现实依据。( )
5 当前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因而意识形态领域已不存在阶级斗争了。( )
(四)分析题
1 试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意义。
2 运用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原理,说明宣传社会主义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kw.com.cn/)参考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A 4. D 5.C
6. D 7.D 8.D 9. B 10. A
11.B 12.D 13.C 14.C 15.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CDE【解析】唯心史观的错误不在于否认阶级斗争和承认意识的能动性。因为一些唯心主义者同样承认阶级斗争;同时,唯物史观也承认意识的能动性,因此这也不是唯物只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所在。
2.ABCD【解析】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是这几年来比较重视的问题,但是,地理环境建于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有些考生可能会忽略。
3.ABCDE【解析】全部选项都应选。人口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可能会漏选。
4.CDE【解析】不能因为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就认为实践是主体。实践指是人的活动,社会生活的主体只能是人;也不能因为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就认为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精神、意识形态有时会起很大的作用。
5.ABE【解析】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近几年没有考过,应提起注意。同一国体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政体,因为没有抽象的国家,也不存在抽象的国体和政体。
6.ABCDE【解析】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这不仅仅表现为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而且表现在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上。
7.CD【解析】列宁对于唯心史观作出了非常精辟的剖析,这样的论证考生应该掌握。如果了解了列宁对于唯心史观所做过的评价,此题就能正确地选择。
8.DE【解析】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问题是考生不太容易把握的问题,以往考的不多,因此更要引起考生的注意。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同样没有阶级性。
9.CE【解析】掌握好上层建筑的定义就能正确选择答案。
10.BE【解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否先进,不在于它是否反映了人们的利益需要,不在于是否符合统治者的要求,不在于是否为社会的广大成员所接受。因为有些意识形态虽然被很多社会成员所接受,但是并不等于它是先进的意识形态。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落后的腐朽的意识形态会被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所接受。因此判定社会意识形态是否先进,只能看它是否符合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的要求,看它是否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11.ABCE【解析】经济是基础,不等于说经济斗争比政治斗争更重要。
12.ABCE【解析】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不在法律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同样也具有阶级性。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虽然受思想、意志的制约,但是,生产关系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其实质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物质利益关系。人们的思想、意志本身是受制于社会存在,受制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此生产关系虽然包含有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但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2.【答案要点】法律和道德都是行为规范,但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既包括道德思想观点,又包括在道德思想指导下的情感、情操和风格等道德品质。道德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一种精神力量。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范围比法律要广。一般地说凡违法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但并不是所有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对于法律范围以外的行为,道德起到调节、制约的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结合起来,在以“依法治国”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辅以“以德治国”。不与道德结合的法律是不完全的,不与法律结合的道德又是软弱无力的。在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阶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的阶级阶段,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辅以“以德治国”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因为仅仅做到不违法,这是低标准的,只有以无产阶级的道德标准严格“自律”,才能推动社会向好的方面不断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答案要点】这是由正确的前提推出的错误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思想意识的多样化,不同所有制基础上,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意识,这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即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并不取决于所有制的多种构成,而取决于社会形态的性质和处于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关系。我国目前虽然存在多种所有制成分,但它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这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
4.【答案要点】这个论断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极为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对社会存在一种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5.【答案要点】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并有历史的继承性,因而随着阶级的消灭,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问题,无产阶级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之所以是长期的,是因为:第一,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私有制残余还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思想、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将长期存在;第二,由于国际上帝国主义依然存在,国际资产阶级思想对我国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将采取各种手段与我们进行较量;第三,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特权思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时期才能解决。因此,认为在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意识形态领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分析题
1.【答案要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已经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使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第一位的变革性因素。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发展为集约型。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中比重最大的因素。第三,知识创新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科学技术将进一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就是要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生产,使新的生产工具、新的设备、新的生产体系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可靠保证。
2.【答案要点】唯物史观承认,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社会意识形态起阻碍甚至破坏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要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来影响和教育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发扬正气,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是要用先进的道德规范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第一章 习题测验 ·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 第二章 习题测验 ·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 第三章 习题测验 ·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 第四章 习题测验 ·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 第五章 习题测验 ·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 第六章 习题测验 ·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 第七章 习题测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习题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客观规律的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3.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关系表现为( )
A.经济结构决定政治结构
B.政治结构决定经济结构
C.经济结构为上层建筑服务
D.政治结构先于经济结构
4.生产力诸要素中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工具
5.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合理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6.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 )
A掌握了宣传机器
B.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
C.人才众多,力量强大
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7.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在生产中进行分工的结果
C.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
D.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8.国家的实质是( )
A.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社会力量
B.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C.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经营管理形式
D.劳动者的素质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
A.经济地位 B.分配多少 C.社会分工 D.政治立场
1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4.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
A.人口多少 B.领土的大小 C.国体 D.政体
1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唯心史观的错误是( )
A.否认阶级斗争
B.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E.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 )
A.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E.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含义包括(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在社会历史中,精神、观念的作用十分微小
C.物质实践决定观念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
5.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B.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
C.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任何政体
D.国体有阶级性,政体没有阶级性
E.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6.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B.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的发展所决定
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具有阶级性
E.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地位
7.列宁指出旧历史观的缺陷是看不到( )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B.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C.人们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因
D.人民群众的作用
E.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8.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
A.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B.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不可捉摸
D.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E.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9.一定社会形态上层建筑的内容包括( )
A.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与一定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D.发展到一定水平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
E.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0.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 )
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
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
E.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
1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
A.经济是基础
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和集中表现
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
D.经济斗争比政治斗争更重要
E.不同阶级的政治对经济具有不同的作用
12.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
B.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维持
C.法律只适用于违法行为;道德应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
D.法律有阶级性;道德无阶级性
E.法律属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思想上层建筑
(三)辨析题
1.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活动受思想、意志的制约,因此,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 )
2 只要加强法制建设,就不需要再搞什么公民道德规范。( )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成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必然带来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
4 一切意识,即使是十分荒谬的社会意识,也能找到它的现实依据。( )
5 当前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因而意识形态领域已不存在阶级斗争了。( )
(四)分析题
1 试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意义。
2 运用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原理,说明宣传社会主义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kw.com.cn/)参考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A 4. D 5.C
6. D 7.D 8.D 9. B 10. A
11.B 12.D 13.C 14.C 15.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CDE【解析】唯心史观的错误不在于否认阶级斗争和承认意识的能动性。因为一些唯心主义者同样承认阶级斗争;同时,唯物史观也承认意识的能动性,因此这也不是唯物只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所在。
2.ABCD【解析】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是这几年来比较重视的问题,但是,地理环境建于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有些考生可能会忽略。
3.ABCDE【解析】全部选项都应选。人口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可能会漏选。
4.CDE【解析】不能因为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就认为实践是主体。实践指是人的活动,社会生活的主体只能是人;也不能因为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就认为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精神、意识形态有时会起很大的作用。
5.ABE【解析】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近几年没有考过,应提起注意。同一国体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政体,因为没有抽象的国家,也不存在抽象的国体和政体。
6.ABCDE【解析】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这不仅仅表现为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而且表现在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上。
7.CD【解析】列宁对于唯心史观作出了非常精辟的剖析,这样的论证考生应该掌握。如果了解了列宁对于唯心史观所做过的评价,此题就能正确地选择。
8.DE【解析】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问题是考生不太容易把握的问题,以往考的不多,因此更要引起考生的注意。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同样没有阶级性。
9.CE【解析】掌握好上层建筑的定义就能正确选择答案。
10.BE【解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否先进,不在于它是否反映了人们的利益需要,不在于是否符合统治者的要求,不在于是否为社会的广大成员所接受。因为有些意识形态虽然被很多社会成员所接受,但是并不等于它是先进的意识形态。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落后的腐朽的意识形态会被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所接受。因此判定社会意识形态是否先进,只能看它是否符合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的要求,看它是否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11.ABCE【解析】经济是基础,不等于说经济斗争比政治斗争更重要。
12.ABCE【解析】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不在法律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同样也具有阶级性。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虽然受思想、意志的制约,但是,生产关系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其实质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物质利益关系。人们的思想、意志本身是受制于社会存在,受制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此生产关系虽然包含有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但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2.【答案要点】法律和道德都是行为规范,但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既包括道德思想观点,又包括在道德思想指导下的情感、情操和风格等道德品质。道德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一种精神力量。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范围比法律要广。一般地说凡违法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但并不是所有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对于法律范围以外的行为,道德起到调节、制约的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结合起来,在以“依法治国”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辅以“以德治国”。不与道德结合的法律是不完全的,不与法律结合的道德又是软弱无力的。在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阶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的阶级阶段,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辅以“以德治国”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因为仅仅做到不违法,这是低标准的,只有以无产阶级的道德标准严格“自律”,才能推动社会向好的方面不断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答案要点】这是由正确的前提推出的错误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思想意识的多样化,不同所有制基础上,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意识,这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即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并不取决于所有制的多种构成,而取决于社会形态的性质和处于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关系。我国目前虽然存在多种所有制成分,但它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这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
4.【答案要点】这个论断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极为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对社会存在一种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5.【答案要点】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并有历史的继承性,因而随着阶级的消灭,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问题,无产阶级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之所以是长期的,是因为:第一,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私有制残余还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思想、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将长期存在;第二,由于国际上帝国主义依然存在,国际资产阶级思想对我国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将采取各种手段与我们进行较量;第三,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特权思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时期才能解决。因此,认为在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意识形态领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分析题
1.【答案要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已经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使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第一位的变革性因素。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发展为集约型。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中比重最大的因素。第三,知识创新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科学技术将进一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就是要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生产,使新的生产工具、新的设备、新的生产体系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可靠保证。
2.【答案要点】唯物史观承认,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社会意识形态起阻碍甚至破坏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要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来影响和教育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发扬正气,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是要用先进的道德规范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