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 河涌“复臭” 须反思治水方式
提及广州的河涌,许多人立马会想到闻名遐迩的东濠涌和荔枝湾涌,在它们身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曾让不少市民相信“河涌回复清灵不是梦”。然而,现实往往太残酷,梦想有时很遥远,这些明星涌之“瑜”终究还是掩盖不了整体之“瑕”,“回复清灵”的美梦终究还是被“复黑复臭”的现实唤醒。据环保部门透露,亚运前后治理的115条河涌,今年再次对其水质进行了监测,对比2010年8月时的水质,55条河涌水质有所改善,14条持平,44条变差,也就是说,有将近四成治理过的河涌水质变坏。
治水之难,并非广州一隅的问题,而是全国的普遍性难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网民吁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了。广州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已经持续了10多年,政府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大,纳税人的钱花得不可谓不多,但治理的效果仍不容乐观。曾几何时,广州借助举办亚运会的良机,“举全市之力”治理城区河涌,以“1天花费1个亿”的魄力投入486.15亿元整治,虽未再现“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岭南水乡风貌,但治理成效还是备受市民好评,政府称之“治水奇迹”。到目前为止,亚运期间的水质称得上是广州治水达到的“最高高度”。
如果总结广州“治水奇迹”的原因,无非就是严要求、高投入、重落实。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的直接结果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创造了“奇迹”。在我国,这样的治理模式屡试不爽,类似的治理“奇迹”比比皆是。这就是“运动式”治理模式,“举全×之力”想不创造“奇迹”都难。但是,这一治理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全×之力”不可能只做一件事,纳税人的钱不可能只投入一个项目,力量总有薄弱之时,资金总有殆尽之刻,高潮之后注定会有低潮,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河涌的“复黑复臭”或许在所难免。
反思当前的治水方式,首先需要将“运动”转为“常态”,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和常抓不懈,不要等到“乱世”或“重要时刻”才想到用“重典”,要把一把手“下河游泳”升级为一种常态要求,甚至是在水污染治理上引入“一票否决制”。其次,充分发挥明星涌的“以点带面”作用,时刻铭记个别成功不等于整体成功,更不能躺在明星涌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唯有整个水系统都得到治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治水奇迹”。再次,要把水治理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郊区河涌和途经城中村河涌是最大的治理难点,其中的污水主要来自于企业排污和居民排污,一方面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果断关停一些排污企业,另一方面要改善城中村的排污设施,培育居民良好的排污习惯。
广州治水从未止步,继亚运会巨资治水后,省环保厅于今年3月再投28亿元,制定广州水污染治理的专项方案,重点治理广州辖区40条重污染河涌。希冀以此为契机,改变“运动式”治理模式,少一些样板工程,多一些科学治理。治水工程容不得急功近利,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以“常态化”治理让河涌回复清灵,真正让广州变成山水城市和宜居城市。否则,广州河涌“复黑复臭”将不可避免,先前投入的486.15亿元和如今投下的28亿元也可能打水漂。
推荐内容:
【辽宁省考】面试报班赠书优惠活动
【辽宁省考】全省面试课程优惠活动
【辽宁省考】面试入门基础课程仅100元(网络课程)
【辽宁省考】面试辅导课程(面授课程)
【辽宁省考】面试热点与解析
【辽宁省考】YY讲座汇总专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辽宁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