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用“免疫式”审计“倒逼”制度完善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用“免疫式”审计“倒逼”制度完善
当审计结果给出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数字证据时,其实是将潜在水面下的暗礁逼出水面,让决策者及公众对问题看得更真切,从而更容易形成改革共识。“倒逼”是对相关改革的一种催促和推动。这种“倒逼”是由果问因,追根溯源,以推动树干树根的健康生长,去医治树叶树杈的“病虫害”,最终实现整棵大树的枝繁叶茂。
聚焦分税制财政体制、政府预算绩效、地方政府债务、民生社会事业、惩治预防腐败等内容,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了《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梳理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大政策执行的审计监督情况,揭示了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提出了“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和会计制度”,“优化收支结构,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防范财政风险”等建议。
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一个“免疫系统”。直面问题,及时预警,今年审计报告揭示了财政、金融、国有资产、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潜在风险,如一些地方开设大量财政专户,部分财政资金被转作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近两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风险凸显,新型融资方式蕴含风险隐患;一些中央企业盲目跟风投资多晶硅、风电、煤化工等项目,有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而科技投入增长总体滞后生产经营规模发展,有碍其发挥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等等。
之所以近年来审计报告一出笼,即受到各方热切关注,很大程度上缘于审计工作正在成为一种“倒逼”相关制度完善的力量。事实上,不少问题在未被审计发现之前,相关方面并非没有察觉,当审计结果给出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数字证据时,其实是将潜在水面下的暗礁逼出水面,让决策者及公众对问题看得更真切,从而更容易形成改革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倒逼”是对相关改革的一种催促和推动。
这种“倒逼”是由果问因,追根溯源,以推动树干树根的健康生长,去医治树叶树杈的“病虫害”,最终实现整棵大树的枝繁叶茂。体现在近年来审计工作报告中,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就是,从一串串精细的数字跳出来,由表及里,探寻体制机制制度的原因,站在宏观层面下诊断、开药方。
比如,一些地方竞相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或用财政资金补贴竞争性企业,而同时对民生领域投入不足,这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就此今年的报告提出“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按税种的经济属性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充实地方税体系”建议。再如,针对转移支付分量过重,报告提出“制定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分类标准”的建议,力求推进健全财政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今年审计报告中若干“首次”之举,也显示了审计工作向纵深推进,更加着眼于宏观审计、科学审计、免疫式审计的理念。如首次结合18个省地方财政运行情况以及中央财政管理情况,系统审视、剖析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当前改革深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不相适应之处;首次把资金分配、政策实施、预算执行与决算草案的审计融为一体,力求推进政府预算体系的统一完整和预算管理的规范科学;首次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三本预算的功能定位放在一起分析比较,揭示出三者间功能界定不清等问题;首次对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款级科目中央转移支付款项做了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估绩效,发现这些专款有超过四成的结存。这些创新之举,无疑有助于审计工作更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提升审计“倒逼”制度完善的效力。
那么,审计诊明了病情、开出了药方,下一步公众更为关注的是,各地各部门如何整改,如何避免“你审你的,我干我的”的审计结果与实际整改“两张皮”现象。关键一点,对后续整改的监督不可放松。可以说,审计报告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整改力度如何、能不能将更多的科学审计成果纳入决策,决定着相关改革进程的实质性推进。
推荐内容:
【辽宁省政法干警】笔试辅导课程
【辽宁省事业单位】笔试辅导课程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招生简章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辽宁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