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考试热点:把“根”留住
抵京后的3日深夜,收到一位教育局长的邮件,希望我呼吁农村教育问题。他在邮件中说:现在农村学校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乡镇初中快办没了,小学在萎缩。
看完信,心情很沉重。这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向城镇学校转移,一些农村学校成了“空巢学校”。想起去年秋季回老家寻找母校的情景。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村里上的,当时学校有好几百学生呢。可此番回来,校舍大多已改作它用,校门挂着锈迹斑斑的大锁,孩子们已到四五里之外的管区小学读书。
撤校并点,学校向中心镇集中,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变迁的一种趋势。不过,现在回头看,这种布局调整,恐怕还应站在更长远也更现实的意义上思考。因为,办好农村学校,既事关教育公平,又维系乡土文化。
一方面,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更多考虑,如何让学校成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供相适应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而不是因学校的布局调整增加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成本;如何提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程度,尽快补偿农村义务教育普及进程中在校舍建设、设施配备、教师配置、教师待遇等方面的历史欠账。而具体到学校的撤销、整合,则必须尊重群众的意愿。总之,对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应着眼于我国城乡人口变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与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相配套。
另一方面,不能忽视乡土文化的建设。学校从来就不是置身于社会之外的“孤岛”。我的小学老师在村里被尊称为“先生”,不仅教书育人,也是村里乡亲的依靠。那时,老师课余常带着我们办村里的黑板报,承担村里的宣传、文艺演出任务。可以说,农村学校既是村里的公共教育机构,也是农村文化与文明建设的高地。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如教室、图书室、艺术室、体育场所可以在课余时间向农村居民开放,农村学校可以在文化普及、科技传播、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没有了农村学校,农村文化和文明建设就可能走向荒漠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好农村学校,就更好呵护了农村现代化的希望,守住了乡土文化的灵魂。
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笔试培训课表:普通班型 VIP班型 1对1班型 红领决胜班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辽宁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