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辽宁 > 行测辅导 > 其他 > 正文

辽宁公务员考试热点:翻译推理与真假推理结合(上)

2013-07-09 08:46:38 字号: | | 【 打印 】

  翻译推理是每年国考的必考题目,至少一道,近几年的趋势是综合性越来越强,不仅仅会单独考察翻译推理,而且翻译推理还会与真假推理以及论证题目一起考察。真假推理在12年的联考中考了一道题,并且与言语理解相结合,对于一部分考生有一定的难度。真假推理不仅在学科外可以结合,而且在逻辑当中也可以结合和创新。那么我们接下来分析真假推理与翻译推理结合的考点,两者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结合。

  1.逆否等价与真假推理

  【例题1】

  甲、乙、丙、丁四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A活动的情况。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丙说:李航参加了;丁说:我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见( )。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答案】D

  【解析】首先可把题目条件翻译成具有矛盾关系或者反对关系特点的词句。甲:所有都;乙:¬张→¬李;丙:李;丁:所有都不;在这其中没有矛盾关系,只有反对。即“所有都”与“所有都不”,二者必有一假。题目中又明确说四人说的话只有一假,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假话一定存在于“所有都”和“所有都不”当中。所以,可以断定其它两句话一定是真话。

  那么这时候我们对于“乙和丙”的话要有选择的顺序性,即先看丙再看乙。因为乙说的是一个逻辑关系,仅仅表明这个逻辑关系是正确的,但是具体对于逻辑关系的应用还不能确定。我们断定不了是用“肯前必肯后”还是“否后必否前”,所以要先看肯定信息,把肯定信息当做推理的起点,这也是翻译推理当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丙说的话是肯定信息,所以先看丙再看乙。那么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丙:李”而“李”对于“乙:¬张→¬李”又符合“否后必否前”,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张”,也就是说“张、李二者都参加了”。

  既然这个班有两个人参加,那么“所有都不参加”一定是假话,所以假话只有一句我们确定了是“丁”,其它的话就都是真话。所以选项是D。

  小结:翻译推理当中的“推理起点的确定”以及“逆否等价”可以在真假推理当中使用,并且是解题关键所在。注意在平时的题目练习中总结归纳。

辽宁省公务员面试培训班 | 国家公务员笔试培训班 | 公职一对一定制班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辽宁人事考试网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