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山东 > 常识辅导 > 其他 > 正文

选调生考试综合知识:行测常识-公共行政

2013-09-29 14:32:14 字号: | | 【 打印 】

   公共行政的概念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这一定义的含义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相应的必然是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机构,而这一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非政府莫属。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举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

 

  公共行政的功能


  1、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和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是指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它与私人产品能够加以分割并且提供给不同的个人是根本不同的。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

  公共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政治、法律、国防、治安、政府行政管理、大中型水利设施,到城市规划、公共道路、环境治理、环境卫生、防病防疫、天气预报、科学研究以及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广播、电视、教育以及抗旱、防洪等,都属于公共产品的范围。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方式是服务,无论是公安、法律、政府行政管理,还是教育、卫生等都是服务。

  2、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有三个不同的标准:第一是贡献标准,第二是需求标准,第三是机会均等标准。

  3、实施管制

  政府发挥着为社会和市场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的作用。管制意味着政府以法律方式对社会发展和市场运行进行规范。管制可以是经济方面也可以是社会方面的。

  市场的局限性和市场失灵使得政府管制成为必要。政府针对市场失灵的现象,设计出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以保证整个社会经济规范有序的运行。这些管制内容主要包括:

  (1)公益事业政策方面的管制;

  (2)保护消费者权益、信息公开、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管制;

  (3)针对外部不经济问题的管制;

  (4)针对非价值物品的管制;

  (5)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的管制;

  (6)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管制;

  (7)民商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方面的管制;

  (8)产业政策和振兴科技政策方面的管制;

  (9)保护环境、土地及自然资源、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管制。

  4、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1)充分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者都能够就业。

  (2)稳定物价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稳定。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5)收入公平分配,保障最低生活需要。

  (6)控制人口。

  (7)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8)合理配置资源。

  (9)控制外部性。

 

  公共行政的原则


  现代公共行政是在一些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些原则是:

  1、法制原则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核心内容。

  2、服务原则

  服务原则除了涉及一种意识之外,还涉及政府行为的两个方面,即反应和质量。

  3、效率原则

  这里的效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活动的有效性,二是政府活动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4、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一个轻率的鲁莽的不计后果的政府注定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二是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身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一)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
  1、古典学派,也称程序学派和制度学派

  古典学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被称为程序学派创始人的法国人亨利·法约尔。他的贡献在于首先提出了管理有五大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再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原理。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时古典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他的科学管理思想及管理主义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的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2、行为学派

  该学派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关系”到人类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

  3、决策学派

  西蒙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开创了对决策的研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另一个有影响的决策理论是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4、系统学派

  切斯特巴·纳德是第一个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的理论家。

  5、经济学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理论对西方的公共行政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以新公共管理名义出现的公共行政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将注意力集中于取得结果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2)以市场运作方式消解官僚组织的弊端;

  (3)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4)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的测试而承包出去;

  (5)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

  (6)在资源使用中强调削减直接成本;

  (7)在公共部门中引入更多的竞争。

  (二)转型时期的中国行政
  中国公共行政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转变的基础是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导致了许多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变化。其次是政府职能和角色的变化。最后是政府观念的变化。在整个转型时期,中国的公共行政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定位问题

  政府的定位问题涉及它扮演的角色及其运作方式。

  2、政府官员问题

  官员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政府的命运。

  3、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

  制度建设和创新在组织结构、领导体制、运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4、依法行政问题、

  转型时期中国公共管理如何在运作中摆脱人格化管理,仍然是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个问题。

  5、观念更新问题

  市场体制的确立以及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出现,要求中国的公共行政有一种全新的思维,这首先要求进行观念的更新。其次要有世界眼光。

  (三)知识经济社会与公共行政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公共行政呈现如下的变化:

  1、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的发展。网络行政首先使得命令、指示、信息等不必完全通过等级进行传递,网络的传递方式既迅速且面广。其次,网络行政的公开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2、从精英行政向大众自治发展。精英的“黑箱式”操作将逐渐为公众参与的运作所取代,这是一个社会最终走向民主的必然要求。

  3、从官僚式行政向企业式运作的发展。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4、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5、组织文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和信奉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6、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7、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8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9、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0、行政区划体制、所谓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1、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2、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3、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4、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5、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6、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7、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8、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19、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20、分权制: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21、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2、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3、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4、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5、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6、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7、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8、人是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9、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30、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31、行政机关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32、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33、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34、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35、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36、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发出的决策。

  37、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38、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39、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4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4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42、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43、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的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44、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渠道进行的沟通。

  45、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4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47、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48、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49、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50、公共财政、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5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52、行政道德、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利、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53、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54、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5、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6、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57、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5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59、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60、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6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62、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63、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6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65、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66、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67、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68、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69、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