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常识之行政管理
1.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活动。其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客体是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其主要活动方式和目的是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家意志。立法体系、司法体系和公共行政体系的综合集成,构成一国宏观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前两者相比,公共行政体系是一种具有突出的日常性、操作性、创造性和权变性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主要具有以下功能:执行国家意志,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映。与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直接相关的公共产品的存在是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
1)政府职能的属性
政府职能的属性是指政府职能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公共性、法定性、执行性、强制性、动态性和扩张性。
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从政府基本职能看,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维护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令规章的实施。主要通过制定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确定和巩固国家的基本意识形态、基本社会制度、主要价值规范,从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②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秩序。保卫职能在国家间关系上主要表现为通过国防、外交、对外政策,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
③扶助职能,即扶助公民、公民团体和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
④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
⑤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
⑥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政府职能产生作用的领域看,政府职能包括:
①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和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②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
③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是: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卫生体育。
④社会职能,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的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这类事务一般具有社会公共性,无法完全由市场解决,应当由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目前,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和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3)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是一种相互依存、协调互补的内在统一关系。当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政府职能“越位”、政府职能“错位”、政府职能“缺位”。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社会对政府的支持和监督、政府与社会通过合作共同治理社会。
4)政府职能的转变
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式:①行政职能的纵向变动,即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限调整;②行政管理职能的横向变动,主要是行政组织各部门之间权力的重新划分;③政府行政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职能变动。
3.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了履行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的有职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规范的机构实体。在我国,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
1)行政组织的分类
行政组织可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办理机关、参谋咨询机关、直属机关、派出机关。
2)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4.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进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其内容包括:
(1)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研究制定人事行政的法规和规章,规范人员录用、工资福利保险、流动、退休等管理行为。
(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行政管理的要求,制定公共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确定公共人才开发战略目标,引导和组织公共人才资源开发活动。
(3)建立规范的人才竞争机制,依法监督检查人事活动,维护公共人才资源配置的均衡和人事行为的公平、公正。
(4)依据国家法律和国家公务员管理法规和政策,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负责公务员的考核、培训、晋升、奖惩、工资、福利、退休等管理,开发公务员智力资源,提高公务员素质,规范公共服务行为。
人事行政的任务是选用合格的行政公务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以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较好地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的各项任务。
人事行政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人惟贤的原则、德才兼备的原则、适才适用的原则、科学分类的原则、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用人治事的原则、以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为指导的原则。
5.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是我国政府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在吸收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和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的长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职位分类的程序是:职位设置、职位说明书的制定、确定职位的类别与级别、职位的管理。这些都是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
2)新陈代谢制度
我国公务员新陈代谢制度主要包括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内容。
①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录用,即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从社会上选择人员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进入公务员队伍。
②调任。调任属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外部人员的交流形式,包括调入与调出。
③辞职。辞职是指根据公务员本人意愿,依据有关法律,申请终止同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关系,辞去现任职务。
④辞退。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基于法律、事实,通过法定程序,作出解除公务员同所在单位工作关系的单方行政行为。
⑤退休。退休是指国家公务员达到一定的法定年龄和工龄,或丧失工作能力、符合退休条件的,根据规定,办理手续,离开工作岗位,享受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各项待遇。公务员退休制度是国家对退休公务员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是有关退休条件、审批、待遇、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3)激励约束制度
我国公务员激励约束制度包括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回避等内容。
①考核。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的考核原则、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定型化、常规化的全面考查评价制度。它不同于晋升考核和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的考核。
②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③处分。对违反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14项法定纪律的公务员,按照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惩戒的种类与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和严格依着法定程序进行惩处的原则,进行惩戒。 ④晋职。晋职意味着职责的加重和待遇的提高,既包括领导职务也包括非领导职务,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及驻外全权大使以外的公务员(降职也如此)。
⑤降职。与升职相对应,意味着职责范围的缩小和待遇的降低。
⑥回避。回避是指为使国家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对职务产生不良影响,而对公务员任职、执行公务、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的限制。应当回避的亲属关系是: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
4)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包括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内容。
①培训。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培训的类型包括一是初任培训;二是任职培训;三是专业培训;四是更新知识培训。
②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进行锻炼。
③工资。我国国家公务员实行职级工资制,它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部分构成职级工资制,作为工资的基本形式,由地区津贴、岗位津贴两部分构成津贴制作为工资的补充形式,从而形成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职级工资制度。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职级工资的主体。
④保险与福利。国家公务员享受国家规定的保险、福利待遇,包括我国正在建立的公务员各类保险制度,还包括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休假和其他休假制度等。
6.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研究政府收入与支出、预算管理等理财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的一门学科。公共财政是政府调节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1)公共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抑制通胀、保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等目标而采取的财政调节手段。它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公债等各个方面,是由预算政策、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政策体系。
①预算政策。主要通过年度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追加、变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预算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差额上,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总需求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预算政策一般采用三种形态来实现调节作用,即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和平衡预算。
②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一是购买性支出政策,是政府围绕使用公共财政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形成的调节手段;二是转移性支出政策,是指政府在将以税收形式筹集的财政资金的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障、财政补贴过程中所形成的调节手段;三是财政补贴,是转移支付政策的另一种形式。
③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有力工具,税收政策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等目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性质保证了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用税收政策稳定和发展经济,主要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来实现。调节总供求关系是通过两个机制实现的:一是自动稳定机制;二是相机抉择机制。
④公债政策。公债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经济的流动性效应和利率效应上。
2)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益的行为。
政府审计具有防护作用、评价作用和促进作用。
我国的政府审计一般包括预算审计、预算外审计、金融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外国援助或贷款项目审计。
7.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以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8.政府绩效
对于政府而言,其绩效应该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在管理和服务等政府行为中所取得的业绩、成就和影响等。由于政府本身公共部门的性质,政府的绩效不是简单地体现为对于效率的追求,其业绩、成就和影响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与效果。从理论框架上而言,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三个方面。
9.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预防、补救和改进的作用。强化行政监督的意义在于:完善宪政体制;制约行政权力;遏制腐败现象;落实民主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10.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是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表现为某种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胁到了公众的财产以至于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境状态。危机的构成具有三个方面基本要素:造成严重后果;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危机的应对或管理有四个方面的要点:减少、缓解危机;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回应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公共危机管理是以公共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对公共危机做出政策反应,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其决策性质表现为一种非程序化的公共决策。通常,决策行为包括两种:一是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好的决策;二是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的决策。
11.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在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结构方式的基础上,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全天候公共服务平台的全新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是政府间电子政务、政府与企事业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
本文摘自《山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公务员教材中心:2013年山东公务员复习教材火热销售中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活动。其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客体是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其主要活动方式和目的是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家意志。立法体系、司法体系和公共行政体系的综合集成,构成一国宏观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前两者相比,公共行政体系是一种具有突出的日常性、操作性、创造性和权变性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主要具有以下功能:执行国家意志,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映。与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直接相关的公共产品的存在是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
1)政府职能的属性
政府职能的属性是指政府职能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公共性、法定性、执行性、强制性、动态性和扩张性。
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从政府基本职能看,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维护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令规章的实施。主要通过制定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确定和巩固国家的基本意识形态、基本社会制度、主要价值规范,从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②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秩序。保卫职能在国家间关系上主要表现为通过国防、外交、对外政策,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
③扶助职能,即扶助公民、公民团体和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
④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
⑤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
⑥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政府职能产生作用的领域看,政府职能包括:
①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和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②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
③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是: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卫生体育。
④社会职能,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的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这类事务一般具有社会公共性,无法完全由市场解决,应当由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目前,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和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3)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是一种相互依存、协调互补的内在统一关系。当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政府职能“越位”、政府职能“错位”、政府职能“缺位”。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社会对政府的支持和监督、政府与社会通过合作共同治理社会。
4)政府职能的转变
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式:①行政职能的纵向变动,即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限调整;②行政管理职能的横向变动,主要是行政组织各部门之间权力的重新划分;③政府行政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职能变动。
3.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了履行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的有职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规范的机构实体。在我国,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
1)行政组织的分类
行政组织可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办理机关、参谋咨询机关、直属机关、派出机关。
2)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4.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进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其内容包括:
(1)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研究制定人事行政的法规和规章,规范人员录用、工资福利保险、流动、退休等管理行为。
(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行政管理的要求,制定公共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确定公共人才开发战略目标,引导和组织公共人才资源开发活动。
(3)建立规范的人才竞争机制,依法监督检查人事活动,维护公共人才资源配置的均衡和人事行为的公平、公正。
(4)依据国家法律和国家公务员管理法规和政策,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负责公务员的考核、培训、晋升、奖惩、工资、福利、退休等管理,开发公务员智力资源,提高公务员素质,规范公共服务行为。
人事行政的任务是选用合格的行政公务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以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较好地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的各项任务。
人事行政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人惟贤的原则、德才兼备的原则、适才适用的原则、科学分类的原则、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用人治事的原则、以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为指导的原则。
5.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是我国政府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在吸收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和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的长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职位分类的程序是:职位设置、职位说明书的制定、确定职位的类别与级别、职位的管理。这些都是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
2)新陈代谢制度
我国公务员新陈代谢制度主要包括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内容。
①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录用,即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从社会上选择人员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进入公务员队伍。
②调任。调任属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外部人员的交流形式,包括调入与调出。
③辞职。辞职是指根据公务员本人意愿,依据有关法律,申请终止同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关系,辞去现任职务。
④辞退。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基于法律、事实,通过法定程序,作出解除公务员同所在单位工作关系的单方行政行为。
⑤退休。退休是指国家公务员达到一定的法定年龄和工龄,或丧失工作能力、符合退休条件的,根据规定,办理手续,离开工作岗位,享受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各项待遇。公务员退休制度是国家对退休公务员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是有关退休条件、审批、待遇、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3)激励约束制度
我国公务员激励约束制度包括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回避等内容。
①考核。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的考核原则、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定型化、常规化的全面考查评价制度。它不同于晋升考核和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的考核。
②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③处分。对违反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14项法定纪律的公务员,按照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惩戒的种类与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和严格依着法定程序进行惩处的原则,进行惩戒。 ④晋职。晋职意味着职责的加重和待遇的提高,既包括领导职务也包括非领导职务,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及驻外全权大使以外的公务员(降职也如此)。
⑤降职。与升职相对应,意味着职责范围的缩小和待遇的降低。
⑥回避。回避是指为使国家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对职务产生不良影响,而对公务员任职、执行公务、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的限制。应当回避的亲属关系是: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
4)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包括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内容。
①培训。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培训的类型包括一是初任培训;二是任职培训;三是专业培训;四是更新知识培训。
②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进行锻炼。
③工资。我国国家公务员实行职级工资制,它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部分构成职级工资制,作为工资的基本形式,由地区津贴、岗位津贴两部分构成津贴制作为工资的补充形式,从而形成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职级工资制度。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职级工资的主体。
④保险与福利。国家公务员享受国家规定的保险、福利待遇,包括我国正在建立的公务员各类保险制度,还包括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休假和其他休假制度等。
6.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研究政府收入与支出、预算管理等理财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的一门学科。公共财政是政府调节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1)公共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抑制通胀、保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等目标而采取的财政调节手段。它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公债等各个方面,是由预算政策、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政策体系。
①预算政策。主要通过年度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追加、变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预算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差额上,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总需求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预算政策一般采用三种形态来实现调节作用,即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和平衡预算。
②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一是购买性支出政策,是政府围绕使用公共财政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形成的调节手段;二是转移性支出政策,是指政府在将以税收形式筹集的财政资金的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障、财政补贴过程中所形成的调节手段;三是财政补贴,是转移支付政策的另一种形式。
③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有力工具,税收政策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等目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性质保证了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用税收政策稳定和发展经济,主要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来实现。调节总供求关系是通过两个机制实现的:一是自动稳定机制;二是相机抉择机制。
④公债政策。公债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经济的流动性效应和利率效应上。
2)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益的行为。
政府审计具有防护作用、评价作用和促进作用。
我国的政府审计一般包括预算审计、预算外审计、金融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外国援助或贷款项目审计。
7.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以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8.政府绩效
对于政府而言,其绩效应该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在管理和服务等政府行为中所取得的业绩、成就和影响等。由于政府本身公共部门的性质,政府的绩效不是简单地体现为对于效率的追求,其业绩、成就和影响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与效果。从理论框架上而言,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三个方面。
9.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预防、补救和改进的作用。强化行政监督的意义在于:完善宪政体制;制约行政权力;遏制腐败现象;落实民主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10.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是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表现为某种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胁到了公众的财产以至于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境状态。危机的构成具有三个方面基本要素:造成严重后果;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危机的应对或管理有四个方面的要点:减少、缓解危机;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回应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公共危机管理是以公共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对公共危机做出政策反应,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其决策性质表现为一种非程序化的公共决策。通常,决策行为包括两种:一是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好的决策;二是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的决策。
11.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在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结构方式的基础上,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全天候公共服务平台的全新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是政府间电子政务、政府与企事业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
本文摘自《山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公务员教材中心:2013年山东公务员复习教材火热销售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