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公务员面试热点:在“滑坡带”上构筑公众信任
公信力是易碎品,如何有力呵护,促其健康生长,不仅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挑战,也是各级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好几天了,关于事故原因仍是议论纷纷。虽然当地组成的专家组已经作出结论,但很多人对此仍有疑义。
事故原因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只有通过严谨而客观的调查过程,才能得出经得起事实和历史检验的结论。这其中,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程序正当”,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以镇雄滑坡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天时间,专家调查结论就迅速公布。但公众还希望知道此次调查的组成人员名单、调查方法、过程以及结论依据等,否则,简单的结论还难以服众。
还有人提出,专家组说的村子周边小煤矿开采与山体滑坡无关,未将山体裂缝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过程中存有瑕疵,但至今也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
对于专家作出的客观调查结果,公众和媒体理应予以尊重。那种逢事必疑、遇结论就反对的态度,并非理性。但是对于公众有理有据的质疑和追问,决不能轻易斥之为轻率,置之不理。更进一步看,专家调查结果遭遇的“信任滑坡”,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回顾过去一些地方对类似事件的处理,虽然调查迅速启动,但或是本单位、本部门自查自纠,缺少具有更高公信力的联合调查机制;或是结论中时常出现“雨太大”、“地该垮”、“空气干燥”等原因,没有令人信服的专业解答。这样的调查,自然难以赢得应有的信任。
出了重大事故,上级有要求,社会在关注,当地群众更是有各种诉求和意见,地方政府的压力之大、工作难度之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越是这种突发事件,其善后处理,越是要严谨慎重。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规范的程序、客观公正的调查、以人为本的处置,来查找问题成因,才能回应公众质疑,抚平受害者的创伤,从而一步步构建公信力。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摈弃“赶紧对付过去”等惯性思维,更要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些,把工作做得充分些,让回应更加主动些。要知道,任何一点疏忽、焦躁、草率,任何一个环节处置不当,都可能对公信力造成难以预期的损伤。
公信力是易碎品,如何有力呵护,促其健康生长,不仅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挑战,也是各级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多一点科学客观,多一点公开透明,多一点耐心细致,哪怕事情再急压力再大难度再高,哪怕遭遇再多不理解和委屈,也是值得的。这样,我们就能以自己的努力,在“滑坡带”上构筑起公众的信任。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