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公务员面试热点:寻求推进改革开放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的酝酿、出台与实施,尤需统筹各方利益诉求、汇聚各家真知灼见,寻求最大公约数。面对不同的想法,就要考虑, 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经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能否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在新年开启之际,习总书记再次就改革开放发出动员令,并且强调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指导改革发展的实践。
“民齐者强”,2000多年前大思想家荀子的这句话,一语道破凝聚共识的重要性。当今中国正在加速转型,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凝聚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形成合力的难度也在加大。有些基层干部说,即便在干部们看来主观愿望上是想为民办好事,如果事先没有与群众充分沟通,或者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求得最广泛的共识,一旦贸然实施就很有可能招致异议,甚至好事办砸。显然,在经济多元、利益多样的前提下,我们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体看,人民群众自主意识的增强,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亿万个头脑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人们都会有不同想法。这些,都很正常。关键在于如何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合成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用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这个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指引下,要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就必须寻求最大公约数。寻求公约数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合力、形成聚焦的过程。共识与合力成正比,共识越多、合力越强、公约数就越大。没有广泛共识,改革难以推进,推进了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
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也是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的过程。今天的改革到了“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决策的酝酿、出台与实施,尤其需要统筹各方利益诉求、汇聚各家真知灼见,寻求最大公约数。这样,我们的改革在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时,就会减少阻力、增强合力、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心齐、气顺,才能劲足。要把改革发展的好事办好,就必须在寻求最大公约数上下大功夫。有些决策在酝酿中,遇到有些同志不理解、不支持,也不要紧,听一听人家的意见建议是否有可取之处,看一看决策是否还有改进、改善的余地。面对不同的想法,就要考虑,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经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
三国时期的孙权有句名言:“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经济的多元注定我们这个社会的多色彩。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聚合众力、融合众智,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当前,改革的任务繁重艰巨,改革的机遇稍纵即逝。我们惟有心无旁骛、一鼓作气地推进改革开放,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才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坚实迈进。胸怀“中国梦”的中国人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心定如山、百折不挠的气概,稳住心神,奋发有为。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