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山东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正文

新华网评:抢购天然气的谣言何以再次“走红”

2013-08-12 00:29:35 字号: | | 【 打印 】
近日,有消息称从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或将逼向4元大关。尽管涨价的说法很快被发改委否认,但老百姓的心却并不踏实,连日来,居民排队“抢气”的消息不绝于耳,有的家庭甚至一下子买够十年的燃气用量。
  从抢盐、抢水、抢蜡烛,再到现在的抢购天然气,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却有着惊人相似的剧情:生活必需品涨价的传言纷起导致市场波动,民众听信谣言集中抢购导致不理性事件接连发生。是什么原因让民众的消费心理如此脆弱,又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让谣言如此屡屡“走红”?
  不可否认,在以往数次抢购风潮中,部分居民是听信了谣言,盲目从众加入了抢购大军。但抢购的背后,是广泛存在的民众焦虑和脆弱的民生。在“蒜你狠”、“姜你军”接连登台,汽油价格“涨多降少”,水费电费蠢蠢欲动的情况下,人们对物价上涨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普通居民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调整极为敏感,在涨价的谣言出现时,愿意加入抢购大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物价上涨威胁。
  因此,在应对此类谣言纷起导致抢购风潮时,加强民众科普、推进信息公开、强化官民互信固然非常重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谣言“走红”,就要切实解决好衣食住行医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普通百姓分享发展与改革的成果,避免涨价谣言刺激百姓神经、伤害民生。
  具体来讲,首先要理顺水、电、气等资源性生活必需品的定价机制,解决好如何调价、谁来监督、成本和利润如何合理核算等问题,尤其要防止出现“调价等于涨价”的情况发生;同时,在调价过程中要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做好信息公开和群众价格听证等工作,找到资源型生活必需品在保障民生与理顺价格之间的平衡点,争取群众对调价的理解和支持;另外,还要时刻关注低收入群体的需求,做好对特殊人群的“兜底”工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爱程度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良心,让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免受调价影响是公共部门必须要考虑的事情,需要认真应对。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