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国产奶粉如何破解“反正我不信”
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共进行了11次抽检,结果表明市场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都没有问题,“百分之百合格,消费者尽可放心食用”,并希望社会能用发展的眼光重新看待国产奶粉质量。
“100%合格”的数据一出,舆论界一片质疑,“给个理由”“别自说自话”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国产奶粉之所以陷入这种“随你怎么说,反正我不信”的窘境,盖因此前深深地伤了国人的心、“透支”了国人的信任。
正如乳业专家王丁棉所说,“双氰胺事件在新西兰并没有引起恐慌,但在中国却闹得沸沸扬扬,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在消费者心中仍挥之不去。”因此,国产奶粉要想打赢翻身仗,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必须想办法修复国人已经破碎的信心。
官方表态有数据更要有细节。“内地奶粉99%合格”、“国内的乳制产品86%合格,出口产品98%合格”、“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100%合格”之类的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公众了解数字背后的细节。比如,这些名目不同的合格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为什么会有不合格的产品?都是哪些项目不合格?有什么危害?那些不合格的奶粉又是如何处理的?国产奶粉的高合格率被质疑,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消费者对监管部门信息公开是否透明、监管程序是否科学公正的不信任。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把与奶粉合格率有关的细节告知于民,必能打消他们的许多疑虑。
质量检查有抽检更要有现场。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监管部门的抽检再多,普通民众也难有切身感受。哪怕个别乳品企业已经在宣称“抽死人”了,父母们对国产奶粉还是缺乏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比如,让消费者有机会去品牌奶粉的原料基地参观,了解奶牛及其生长环境、牛奶的采集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见证奶粉品质;在媒体和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让国产奶粉跟洋奶粉进行抽样PK,将各种安全、营养和价格参数“晒一晒”,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看看国内外乳粉到底有无差异,谁的性价比更高。
行业发展有标准更要有执行力。今年两会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国产奶粉有些标准要高于国外”的表态曾引发公众“吐槽”。杨局长所言或许不虚,但公众的第一反应却是不信,因为国产乳品的标准实在是“名声不佳”。2010年的“乳品新国标”就是一个不好的示范,“一夜倒退25年”“全世界最低”“削足适履”等标签让国人对国产奶粉更添烦忧。监管乏力更加剧了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近几年,乳品业虽然陆续被查出了一些问题,但既没听说哪家企业被处以巨额罚单,更没见哪个品牌被逐出市场,甚至某知名乳企半年曝出6次质量问题,最终也是不了了之。“要是在国外,这种企业早被罚死了。”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人们只好“花钱买放心”,再贵也要抢购洋奶粉。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国产奶粉要想破解“反正我不信”的困局,不能再依赖“标准高”“合格率高”“孙子吃”等老招数,要“用事实说话”;相关部门要“真刀真枪”地为国产奶粉“护航”,用严厉的罚则,让奶农、乳企、监管部门等各司其职,让国人真正对国产奶粉放心。
“100%合格”的数据一出,舆论界一片质疑,“给个理由”“别自说自话”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国产奶粉之所以陷入这种“随你怎么说,反正我不信”的窘境,盖因此前深深地伤了国人的心、“透支”了国人的信任。
正如乳业专家王丁棉所说,“双氰胺事件在新西兰并没有引起恐慌,但在中国却闹得沸沸扬扬,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在消费者心中仍挥之不去。”因此,国产奶粉要想打赢翻身仗,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必须想办法修复国人已经破碎的信心。
官方表态有数据更要有细节。“内地奶粉99%合格”、“国内的乳制产品86%合格,出口产品98%合格”、“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100%合格”之类的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公众了解数字背后的细节。比如,这些名目不同的合格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为什么会有不合格的产品?都是哪些项目不合格?有什么危害?那些不合格的奶粉又是如何处理的?国产奶粉的高合格率被质疑,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消费者对监管部门信息公开是否透明、监管程序是否科学公正的不信任。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把与奶粉合格率有关的细节告知于民,必能打消他们的许多疑虑。
质量检查有抽检更要有现场。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监管部门的抽检再多,普通民众也难有切身感受。哪怕个别乳品企业已经在宣称“抽死人”了,父母们对国产奶粉还是缺乏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比如,让消费者有机会去品牌奶粉的原料基地参观,了解奶牛及其生长环境、牛奶的采集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见证奶粉品质;在媒体和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让国产奶粉跟洋奶粉进行抽样PK,将各种安全、营养和价格参数“晒一晒”,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看看国内外乳粉到底有无差异,谁的性价比更高。
行业发展有标准更要有执行力。今年两会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国产奶粉有些标准要高于国外”的表态曾引发公众“吐槽”。杨局长所言或许不虚,但公众的第一反应却是不信,因为国产乳品的标准实在是“名声不佳”。2010年的“乳品新国标”就是一个不好的示范,“一夜倒退25年”“全世界最低”“削足适履”等标签让国人对国产奶粉更添烦忧。监管乏力更加剧了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近几年,乳品业虽然陆续被查出了一些问题,但既没听说哪家企业被处以巨额罚单,更没见哪个品牌被逐出市场,甚至某知名乳企半年曝出6次质量问题,最终也是不了了之。“要是在国外,这种企业早被罚死了。”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人们只好“花钱买放心”,再贵也要抢购洋奶粉。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国产奶粉要想破解“反正我不信”的困局,不能再依赖“标准高”“合格率高”“孙子吃”等老招数,要“用事实说话”;相关部门要“真刀真枪”地为国产奶粉“护航”,用严厉的罚则,让奶农、乳企、监管部门等各司其职,让国人真正对国产奶粉放心。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