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山东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正文

新华网评:“死也死编制里”是实话还是傻话

2013-09-30 14:35:35 字号: | | 【 打印 】
近日,哈尔滨市面向全国招聘了448名事业编制环卫工人,其中有7名研究生。落选者王洋一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带来了极大的社会热议。(1月14日《华商晨报》)
  哈尔滨这次招聘环卫工人,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报名,报名不可谓不踊跃,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之所以有这么多本科生、研究生报考,正如当地所承认的,编制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对应的,其实是希望“活在春天里”。对于年轻人的选择,我们可以理解,也可以呼吁改变这种编制带来的职业差距。但必须看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选择。而且,编制也未必那么甜美,那么值得拥有。
  现实中,确实存在编制内外差距,但不是所有编制里的风景,都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同样是编制,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这里既有行业的差距,也有级别的差距。编内能拿到编外收入的十几倍,那只是极少数单位;编制内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那只是少数人的故事。
  编制其实也是一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未必满意。这一次,哈尔滨招聘了448名事业编制环卫工人,这么多研究生、本科书好不容易入编了,真正进去了,就能够得偿所愿了吗?据称,这些事业编制环卫工,拿到手的月薪也就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薪水,就是想要的生活吗?而且,真的入了编,就没有压力了吗?
  “编制里”未必就是“春天里”。求职者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编制,媒体报道不能过分放大编制的吸引力,放大“死在编制里”的悲情。就业压力之下,理解年轻人的无奈,但还是想劝慰年轻人,因编制牺牲理想,未必是一个明智选择。很多时候,我们也许把编制想象得太美。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