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不绝的遮羞墙与政绩苟且病
2007年曾招致舆论痛批的甘肃永靖“遮羞墙”,看来并没有成为“最后那一个”。而今,又有新的遮羞墙被扒出。近日,记者经过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漳县境内的国道时发现,沿线建起2米高、用琉璃瓦装饰的墙。村民称这些墙是“扶贫项目”,且这些墙的最大作用是遮丑,让过路的领导觉得好看。而当地官员称,修墙是进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
一方觉得是“遮丑”,一方认定是“村容整治”,说辞的冲突,难掩二者之间的“心墙”。作为与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存在,墙随处可见。有了墙,就有了区别与保护;有了墙,就有了公开与隐私;同样有了墙,也就有了对不堪的故意遮掩。在国道两旁刻意建起高墙,遮住百姓居所的破陋,这种华而不实的假象美学,关村容村貌整治何事,又怎能改善“人居”环境?它唯一的功效,恐怕只有百姓切实感知的“遮丑”。
事实上,“遮羞墙”我们见得并不少,历次讨论中我们也已形成共识:一者,它只是“粉刷式政绩”;二者,遮羞墙多出现在贫困地区。在这两点中,后者显然有着更值得深究的价值。遮羞墙为什么常常与贫困地区联系在一起?琉璃瓦墙,自然是为了把光鲜一面展示给人看。但不妨反问:路过者难道就不知晓墙后的真实情况吗?未必。遮羞墙的存在,本质上隐含着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你“遮羞”,上级知道却不道破。
视而不见是需要被谴责的鸵鸟心态,而相对于贫困县的语境,它有着更讽刺的意味。值得思考的是:贫困县果真就害怕展示贫穷?当一些地方甚至打出“热烈庆祝我县评上国家级贫困县”的标语时,我们就会知道,它们并不是怕展示贫穷,而是在政绩考量下,决定该怎么“变脸”。
谁在对贫困戒严与包装?谁在对遮羞墙真正视而不见?看起来似乎难尽的遮羞墙现象,说出的只能是“苟且与分裂的政绩观”的病症。在一些本应该更关注民生的贫弱之地,支配决策者行动的不是民生福祉增量,而是政绩变现。这种行政心态的一个逻辑是,只要它不被戳穿,或者遭遇外来的强力干预,它就会进行下去。至于政府公信力,抑或是否劳民伤财,它无暇顾及。于是,许多分裂的举动就出现了,如“贫困县”与“豪华办公楼”的联袂呈现。
可以确定的是,在越来越透明的信息化时代,遮羞墙遮不了羞,它反而是一种“示丑”——比起物质贫瘠,刻意伪饰更加不堪。实质上,一个没有墙的世界并不可怕,但只有约束才能保证墙后的真实。
推荐阅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陕西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