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项目规划广纳民意能否常态化
近日,浙江宁波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遭到公众反对后,当地政府广泛听取民意,最终宣布项目停止推进。从厦门到大连,再到宁波,我国重化工立项的放弃都是由于百姓的事后反对。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立项时为何不能让公众参与讨论?“广纳民意”何时能够真正做到常态化?
时光不可能倒流,历史却经常可以重现。我国重化工立项都有相似的经历和结果:事前当地政府单方决策,宣布后遭到公众反对,政府重新讨论后宣布停建。不同的只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从结果上看,政府最终停建是在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及时地做出符合民意的决定。但类似“亡羊补牢”的广纳民意委实难言“积极”,更谈不上“及时”。
在宁波的事件中,当地政府的行为再次被舆论诟病,但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的事后补救也能做到快速反应并行之有效。试想,如果在项目规划时能让公众充分参与讨论,事情肯定会解决得更圆满、更体面,还可以节省下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机会成本”。
许多人都清楚,重化工项目如果事先征求民意很可能遭到反对。也许是由于对“民意”的担忧,决策者总是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这样一来,“不成功,便成仁”,还能落得一个广纳民意的“好名声”。
历史的重现并不是巧合,政府在项目规划时长期“一言堂”,默默上马,实际上是“豪赌”思维在作祟。重化工项目落户关乎对环境的影响和百姓的利益,盲目决策不仅是对只顾眼前利益的急功近利,也是对百姓的敷衍搪塞。
如今,百姓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专业知识也日渐丰富。事实证明,企图靠“愚民政策”蒙混过关的工作方法屡屡失效,早已不再适用。让公众参与到重大项目的规划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人民的参与才是最好的保障,这不仅是对百姓负责,也是对项目负责。
“重化工立项”是否可以继续在城市推进,我们暂且不论。但一系列的事件应该可以让决策者及时醒悟和重新思考,不管项目是优是劣,也无论时机是否成熟,既然是广纳民意,就应该形成一种制度,制定一个规范。公众参与要贯穿规划始终,民意更应该时刻被尊重。
在我国一些地区,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已有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但这仅仅是局部的有益尝试。若想建立起长期机制,任重而道远。我们期待,决策者在进行规划时,不再是遭到反对后的“一事一议”,而是让公众参与真正成为项目规划的必要环节,履行程序也能有立法保障。因为,只有让“广纳民意”实现常态化,才能真正深得民心。
推荐阅读:
2013天津事业单位考试招考信息汇总
2013年天津三支一扶笔试考试辅导课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天津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