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天津事业单位行测备考之语句表达
本章知识导读
语句表达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应试者对语句结构的合理安排、语气语调的理解等,对应试者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应试者不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语句表达部分的主要题型包括语句衔接、病句辨析、歧义句辨析。
第一节语句衔接
考点技巧
语句衔接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上下文衔接的把握能力,根据提问方式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语句排序题;第二种,语句填空题;第三种,排序填空题;第四种,接语选择题。
一、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类题目所给的句子往往有5—7句,答案给了四种排序的可能,应试者需要判断最佳选择。做此类题目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从选项入手,利用选项的开头句或结尾句试探性排除错误选项,缩小答案范围。
2.可把关系紧密的句子捆绑组合在一起,再根据层次等特征确定选项的最合理顺序。
3.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快速确定正确答案。关键词主要指代词和连词。有些句子中出现诸如“这”“这里”“那”“那里”等代词,这时要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这个对象所在的句子与代词所在的句子一般是紧密相连的。代词开头的句子往往不能作为首句。当句子中出现诸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等关联词时,可根据这些关联词所表达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根据习惯搭配,来判断句子的衔接。
4.考虑句式的一致性。句式一致包括以下三点:(1)句型的选择要一致;(2)相关语句中相对应的词语或短语的形式要保持一致;(3)采用的修辞格要保持一致。这一点反映到具体句子的形式上,主要涉及排比、对偶这两种。
5.从语段的表达方式入手。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会使用不同的表达顺序。
(1)记叙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时间顺序。时间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如果是记叙事件的还要注意情节的先后、行踪的变化、动作行为的承接等。
(2)议论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等。
(3)说明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在说明事物的形状、位置、大小、结构等时,使用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顺序;在说明事物的功能、特点、关系、用途、程序等时,使用事理顺序,并要注意读者心理接受、感应的顺序。
(4)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及事理顺序。采用空间顺序时,首先应选好立足点和观察点,使景物依次呈现;其次要注意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是远观还是近看,是由点到面还是由面到点。
二、语句填空题
当提问方式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选项都是一句话的时候,此题就是语句填空考点的语句衔接。不完整的材料中,横线的位置可能在中间,也可能是最后,也有可能在材料开头。前两者出现较多。
应试者可以快速定位横线前后的语境,分析前后逻辑语意的关系,根据语意的前后关系,断定横线处的语意可能性。除了考虑语意,还需要注意逻辑连贯性。此外,还要考虑主语、情景、句式的一致,考虑整体语境的充分协调。
三、排序填空题
当提问方式为“将上面的句子重新排序,依次填在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的时候,此考点便是排序填空题。既然排序填空是语句排序和语句填空的综合,那么就需要综合使用这二者的答题技巧。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先结合语句排序,把几个句子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下面几点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1)照顾语意连贯和话题上的一致;(2)巧抓关键词或标点;(3)句式一致。
2.分析整体语境。几个句子的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查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4.结合排除法以及通过语感代入验证,确定答案。
四、接语选择题
当提问方式为“以上材料是某篇文章的引言,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由此可推知下文将要论述的是……”等类似意思的表述的时候,此题考点便是接语选择。应试者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引言,主要交代背景,介绍问题的现状,进而说明写作的原因、目的、主要对象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典型真题
【例1】 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个悖论,又难以拒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③①②④⑥⑤B. ④⑤③⑥②①
C. ①③④⑥⑤②D. ⑤③②①④⑥
【解析】 A。“史料”在①②③中重复出现,可以初步确定这三句之间的距离较近,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①②之间存在先后次序,只有A项符合。此外,也可以用排除法解此题。“想象”在②③④⑥重复出现,首先可以确定的是④⑥两句的先后关系,排除B项;其次,⑤和⑥存在顺承关系,因为④和⑥本身就是悖论,故⑤应当在⑥之后,排除D项;再次,A、C项相比较,⑤与②无关联,反倒与④在逻辑上更接近,故确定选A。
【例2】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表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气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⑥⑤③②④①B. ⑤②③④①⑥
C. ⑤③②④⑥①D. ⑥②④①⑤③
【解析】 C。显然⑥前面应该有相关内容陈述较为合理,排除A、D项。再从①⑥来看,①是对⑥的考证,应排在⑥之后,排除B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3】 在下列诗句的横线处填上一句最贴切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一船鸡犬欲腾空。
A. 三千组练挥银刀B. 半树佛花香易散
C. 万里鱼龙争照影D. 数丛沙草群鸥散
【解析】 C。这是描写元宵灯会的一首七律。根据律诗对仗的原则,只有C选项符合,应选。
【例4】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现实经济利益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或措施从长远来看是符合人类利益的,但常常要牺牲一部分人的现实利益,。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 因此人们应当以生态环境为重B. 因此人们要有长远眼光
C. 因此人们要有自我牺牲精神D. 因此矛盾不可避免
【解析】 D。文段第一句话提出论点,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现实利益之间存在矛盾。第二句话举例说明了这一矛盾。最后一句话再次点明论点,即矛盾不可避免。所以本题答案为D。
【例5】 所谓科学精神,不过是哲学上多元主义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哲学上的多元主义,就是,否认有什么事物第一原因和宇宙、人类的什么终极目的。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 认为这个世界无须认识B. 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
C. 政治上权威主义的存在D. 一种绝对化的主张
【解析】 B。文段说,科学精神是哲学上的多元主义的另一种说法,也就是说哲学上的多元主义也是一种科学精神,横线处需要填一个能体现科学精神的句子,只有B项符合。
推荐阅读:
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面试考试辅导课程
2013年天津事业单位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天津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