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云南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正文

捐款缩水,梗在何处?

2013-08-09 08:08:36 字号: | | 【 打印 】

  深圳一家庭从1993年起,每学期至少捐款400元,资助1名江西峡江县的贫困小学生,直至他初三毕业。后来,受助者到广东打工,见面聊天时,无意间透露,每学期到手的仅40元。这令捐助人大感惊讶。


  但凡开展慈善,“流程耗损”就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善款”从捐助人流向受助人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打折扣。这种现象所以发生,既是因为“渠道成本”的存在——亦即管理所需的人力开支等,也由于某些“经手人”可能存在的挪用……


  当然,捐款到底是如何缩水的,至今尚无盖棺定论式的结论。但即便如此,仅就已知事实而言,就已足够震颤人心!据报道,捐助人对贫困生“一对一”的捐助,绝非是“点对点”模式,而要经项目组织方、校方等多个环节中转。事实上,“垂直管理、层层转手”的运作模式,历来都有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捐款的大额缩水,并非是个例,据受助者反映,这在他的班上普遍存在。因而,公众也将捐款缩水归因为少数贪婪者与“制度后门”的一拍即合,而不是源于“制度”本身的“合法”抽成与盘剥。


  捐款缩水的遭遇,终究还是“旧有慈善模式”的产品。客观而言,随着时间流逝,慈善领域已发生不少积极变化。通过一系列的规则重构,慈善事业所面临的制度风险和人心风险,都被大大降低。但回望“400捐款变40”的荒诞故事,仍有参照与反思价值。


  慈善事业必须顺势而变,这既是收复人心的关键步骤,也是争取有限“爱心资源”的必要姿态。因而,面对捐款缩水风波,慈善机构还须引以为鉴,实现根本性的纠偏。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