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云南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正文

2013年申论指导:申论命题对时政热点的考查规律

2013-09-06 16:01:30 字号: | | 【 打印 】

  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内容无一不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热点,然而选取哪些热点,怎样组织运用这些热点,内中却大有乾坤。通过历年国考申论命题对时政热点的取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命题规律,从热点角度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备考。


  一、2001年—2009年中央国家公务员申论科目题材分析

 

时间

考查主题

归属领域

2001

药品安全监管

政治+社会

2002

网络监管

文化

2003

安全生产

经济+社会

2004

城市交通拥堵

经济

2005

三农问题

经济

2006

突发公共事件

政治+社会

2007

耕地保护

经济

2008

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

经济

2009

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

经济


  (一)命题趋势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分析出三点:


  第一,近几年申论考试的命题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而且与中央基础性政策文件有密切的关系。或是对政策进行前瞻,或是考查对已发布文件的深入领会。


  比如2005年的申论主题就是在2004年初中央宣布取消农业税和采取了一系列关注“三农”的政策的背景下提出的,以此来考查考生对“三农”问题的理解。2004年中央第一次把“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下发,足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就是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200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将耕地保护作为主题,其实是一种前瞻。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内涵,2008年的国考申论中就以水电开发作为切入角度考查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而2008年8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胡锦涛在安徽的一些考察都释放了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再加上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这两者之间的结合进入命题范围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往往不会马上出现在申论命题范围内。2003年的“非典”很多人一定还记忆犹新,这一事件成为了对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力考验的重大标志,而06年这一问题才进入命题范围。因为一个新的热点事件升格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一个过程,申论考试的材料组织不大可能以一个事件作为例子,可能需要很多同类型的事件进行比较,需要一段时间使问题的表现更为集中。另外,新的社会热点事件往往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处理,进行事件的定性,社会各界对问题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申论考试不是“抢新闻”,命题者不会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更不会拿一个连学术界都“悬而未决”的问题难为考生。


  第三,经济与社会领域的主题居多。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9年以来,申论考试有4次考查了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4次考查了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1次考查了文化领域的问题,没有考查政治生活的热点问题。


  历年的申论主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民生问题”,这和申论考试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试要求是密不可分的。从01到04年,以具体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角度入手,考查的范围比较狭窄,从05到09年,开始偏向于宏观方向,这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工作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要求考生具备大局观念和对全局的驾驭能力。


  (二)进入申论命题的热点问题一般特征


  1.庙堂之事


  历年申论考试的热点问题都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社会问题很多,进入媒体和公众视野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职能存在必要的限制。有些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公共管理得到合理解决,另一些问题只能通过社会或社会成员自发调节,不适宜进入政府管理的范围。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考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主题必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应该是与政府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


  2.问题意识


  热点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但是如果成为一个“问题”,那就表明它必须有一些负面的、需要解决的因素存在。申论考试不可能只列出一些积极的典型让考生“大唱赞歌”。因为申论考试需要“概括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这些都需要“问题”的存在。但是问题可以存在,却不能过于敏感。


  3.内外有别


  政府的职能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分为内政和外交。从近几年来看,没有关于外交的主题进入到考试当中,但是应该注意,内政与外交往往密不可分,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也会考虑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因素,比如外国政府的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就会对我国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我国必须对之进行反应,也必须有系列政策出台。01年申论考试,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世界范围内发出了预警通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消息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围绕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层讨论;09年的申论考试就以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大的背景,从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切入。这告诉我们,虽然涉及到外交职能的问题不会作为申论主题考查,但是对全球的热点问题还应该予以关注,它可能会成为一种背景提示命题范围。


  二、可能的命题趋势


  (一)复合主题


  复合主题以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代表,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作为双主题同时出现,难度加大,对考生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可能成为一种命题趋势。因为社会问题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关系,很难会有一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之外的其他因素,对问题的解决往往也是一种利益的平衡和兼顾。考虑问题的全面和周全是公务员的一个要求。重点在于,什么问题之间可能合并而成为命题的共同存在?目前可供分析的材料不多,只有这一年的试题。我的个人感觉是复合主题之间也必然存在一种联系,不是毫不相关的两部分内容堆砌在材料中。就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而言,产业升级应该更大一些,其实粮食安全应该包括在产业升级之中,产业结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也需要进行产业升级,重视科技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对策思路,这与产业升级的要求是契合的。而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都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可以总结出两个思路:第一,主题之间有统一的时代背景;第二,主题之间的关系往往在不同层级之间。当然,这仅仅是从一年的真题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根据今后出现的新的情况补充完善。


  (二)重复主题


  热点问题并不多,我们将之全部总结出来也就几十个,因此,国家与地方考试经常会遇到重复主题的情况,单独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可能也难以避免重复主题的情况。但是,问题的存在是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对问题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对同一个问题的考查也会有不同的角度。比如说“三农”问题,广义来讲,保护耕地,农民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都可以纳入“三农”问题的范畴;再比如房地产问题,既可以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进行考查,也可以从保障民生的角度设置问题。同样的主题,命题的角度和范围可以非常灵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时也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热点问题。


  三、关于资料搜集


  (一)信息与载体


  关于时政热点,我们需要从两个层次去把握。一是信息,二是理论。对浅层次的信息而言,新华网和人民网发布的消息足够了。而从申论研究和命题预测的角度出发,对于理论必须有相当的积累,平时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是必须的。从网络媒体来看,新华网,人民网的更新速度快,权威性强,适合每天浏览;从平面媒体来看,《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人民日报》均可以参考。


  (二)如何利用各种形式的资料


  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文件是申论作答的基本方向,也是申论重要的命题依据,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每年的中央全会的报告,尤其是每届中央全体会议的报告往往有重要的执政思路和政策方向出台,是必须了解的。相应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重要政策文件也需要进行阅读。


  一些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稿是对某个社会问题对策的集中论述,可以则其精要,进行概括。作为一种对策思路和意义阐述的依据。


  媒体深度报道是我们对社会问题深入了解的钥匙,一些报道还可能直接进入申论考试中成为试题的材料,提前阅读我们会对热点问题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在作答时也会心中有数。媒体评论往往带有较强的倾向性,与申论的命题和作答方向不太契合,但是作者针砭时弊往往一针见血,拨云见日,多读一些评论,对我们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有好处的。


  《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主管单位是新华社,舆论宣传的导向性非常明确,里面的一些策论性文章比较符合申论考试的文体要求和内容要求,平时可以多读,学习写作的结构和方法。《人民日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针对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而发,多从积极意义方面进行阐述,也可以参考。


  高层动态应该着重了解,这是申论命题预测的一个重要依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的问题、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党中央全会研究的主题等等都可能成为申论考试的命题范围。某一项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往往是针对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而提出的。这个社会问题往往就是命题点。

 

 

    申论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