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云南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正文

半月谈2012年第19-24期半月评论

2013-09-28 02:32:15 字号: | | 【 打印 】

  半月谈2012年第19期半月评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官虽小,却是群众主心骨和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已成为一项战略任务。


  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然而,一些地方正面临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老化、干部整体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问题。一些地方村级经济组织活力不足,同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相关,并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


  新时期农村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科技知识、现代思维、长远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中来。


  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党的期望,也是农民的期盼,更是一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


  2008年4月,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部署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此,大学生村官工作由酝酿计划到正式实施、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广泛赞誉。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4年多来,全国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名,目前在岗21.2万名,有8.2万名担任村“两委”干部,5000多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工作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也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老化的问题,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基层的组织活力。大学生村官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服务,他们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有效地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仅湖北开展的“扬帆计划”就投入近2950万元资助了1653个创业项目,使大学生村官创业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种子项目”。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将打造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的新链条。“宰相起于州府,猛将发于卒伍”。实践反复证明,一个优秀的党政干部必然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党政干部的培养也要着眼于从基层做起,将优秀大学生派驻基层当村官,是培养gkz6.net后备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其中11.3万人留村任职,3.1万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熟悉基层,满怀工作激情,他们获得了群众的真心欢迎,为日后肩负更大的担当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使广阔的农村成为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材的大舞台。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施展才华的火热熔炉。大学生村官们面对农村艰苦环境,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他们在基层磨炼中汲取经验,不断探索农村工作规律,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他们像种子一样扎根广袤肥沃的原野,在风雨中生根发芽、成长成材。


  4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大学生村官们只要不怕吃苦、躬身服务,就能较快地挑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梁,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成为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后备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各行各业人才的“蓄水池”。


  不久前,中组部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到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将配备大学生村官。意见还明确了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指明优秀大学生村官可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同时明确,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可加10分到15分,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透过政策细节,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村官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面对新的更大的任务和挑战,大学生村官还亟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们刚走出校门,多数人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把自己当做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老村官学习,多向农民请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加深同农民的感情,增长自身的工作才干。


  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大学生村官们接地气、增底气、长才气,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瑰丽的青春诗篇。


  半月谈2012年第20期半月评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10月1日,首个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采用定员定额方式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出台


  新华社10月8日报道,公安部日前发布了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规定提高了大中型客货车驾照申请门槛,对吸毒人员申请驾驶证或者驾驶机动车采取“零容忍”措施。新规定还新增使用伪造和变造校车标牌、校车超员20%以上记12分,不按规定避让校车记6分等14个涉及校车管理的记分项。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基金正式生效


  10月8日,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正式生效。欧洲稳定机制旨在向融资困难、需要帮助的欧元区国家和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该机制由欧元区各国按比例出资,总计7000亿欧元,初始放贷能力为2000亿欧元,在今后18个月内将增加到5000亿欧元。欧洲稳定机制开始运转后,将取代计划运行到2013年中期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会议决定,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国务院部署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会议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增加划设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加强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控和管理。


  我国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和管理规定


  新华社10月11日报道,根据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高校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352种基本专业和154种特设专业构成。教育部同时还公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写作了一系列乡土小说,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


  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总长度约为737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该工程将把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l至2个百分点。


  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圈正式实施


  《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IO月17日正式实施。根据路线图,本月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从2014年10月1日起,将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据介绍,如果把在用的14亿只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节能减排潜力很大。


  前三季度爱国经济增速达7.7%


  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加快。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半月谈2012年第21期半月评论:豪情满怀迎盛会


  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的盛会,世界的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13亿中国人民必将豪情满怀地迎来国运昌盛、人民幸福的新起点,迎来发展中国、惠及世界的新机遇,迎来攻坚克难、继往开来的新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把国家的综合实力推向了新的高点,把全面小康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推向了新的高度,把治国理政的决策推到了新的水平。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就和变化,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的执政基础,也成为中国人民豪情满怀走向未来的巨大支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过去10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跨越艰难险阻、取得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挑战,还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党始终立足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科学、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行为。


  虽然科学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人民群众从我们党的执政实践中看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魅力,坚定了科学发展的决心,感受到了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审时度势、戒骄戒躁、勇往直前、以人民为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的国情以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党都看得真切,想得明白。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困扰,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地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坚定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这些重要主张对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发展信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盛会将至,世界瞩目中国。汇聚民意、凝聚共识,党的十八大必然会为未来中国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必然会引领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新的努力。


  让战略机遇期成为黄金发展期。党中央关于“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令全社会备感鼓舞。我们党必将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抓住并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通过改革和创新,把战略机遇期变成促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的黄金发展期,变成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黄金发展期。


  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期,社会各界对党的十八大满怀憧憬与期待。


  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公平正义原则既体现在发展机会上,也体现在收入分配、教育、就业、就医、住房等各个方面。让公平正义之光照耀到每个角落、每个公民身上,既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党高瞻远瞩的谋划。党的十八大必定会在继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作出更加富有成效的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


  谋未来,再出发!让我们豪情满怀地迎接盛会,意气风发地拥抱未来!


  半月谈2012年第22期半月评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13亿人民振兴中华的坚定自信。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近代史的百年屈辱,曾经千疮百孔,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新的历史。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充分的自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奇迹的密码就是改革开放。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到十三大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一直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广大农民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建奇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兴起。初始阶段的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从放开搞活、放权让利和引进资金、技术、管理起步。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完善、创新,更加注重主动融入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发展就要不断破解难题,改革就是要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动力,开辟道路 中国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经济地位快速提升,但人均GDP还排在世界80名以后,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我们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当前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发展的成本全面提升,发展的风险也在加大,但困难和压力可以转化为转型升级、开拓创新的动力,能否赢得发展机遇,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新一轮工业革命来临的大背景中,中国经济如何完成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如何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率,如何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如何在完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如何节能减排,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破解这些重大课题,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与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与胆略,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建设,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因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义无反顾的牺牲,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今天,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要求8000多万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肩负起民族和时代赋予的责任。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创造出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奇迹,也必将继续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半月谈2012年第23期半月评论  城乡一体化农民是主体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描画求解“三农”问题路线图,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只是,这一体化化什么?这路线图怎么走?


  一些地方政府,一厢情愿,盲目追求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片面曲解“一体化”的政策话语,结果,路子走偏了,脚步踩空了,严重违背农民的意愿,侵害农民的权益,引发了农民强烈的不满,甚至导致激烈的社会冲突,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和深刻的警示。


  我们应当明晰:城乡一体化的内涵,是打破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全体居民自由迁徙,强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文明共同进步;城乡一体化的取向,是重构城乡关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权利公平,拓展农民的发展空闻。


  城镇化是一个现代化的演进过程,自然,城镇化并非现代化的全部内容。移居城镇还是守望田园?政府应当尊重、保护农民的自主选择,既不能限制,也不能强迫。尽管地方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每一份红头文件中大都有“尊重农民自愿”的煌煌字眼,但是,“被进城”“被上楼”引发的民怨和冲突还是不断。因为,农民最清楚,与这些“自愿”配套的,往往还有舆论的“全民动员”“大轰大嗡”,还有政府的“铁腕施政”“层层问责”。不少官员,总想着自己是在代表农民,引领农民,其实。脱离农民选择和创造的代表和引领,很容易背离其本意。而且,这代表、引领的背后不乏对“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索取,对“土地财政发展政绩”的热衷。


  时下,不少地方正以“城乡一体化”名义强力推进农村社区化的“就地城市化”,其初衷应该是美好的,其构想无疑是进取的。但是,也须警惕,单纯以行政化、运动式、一刀切的强势大力推进村落整体迁建合并,实现村庄形态迅速变革,是否契合经济发展基础、遵循城镇生长规律、顺应当地居民意愿?对于那些仍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村民来说,搬进楼房之后,居住环境改善了,但家里牛、羊、猪养不成,门前种菜、种果也没地方,还要交水电费物业费,农民很发愁;生活方式改变了,但生产方式没有变,新的产业升级、就业转型的路子在哪里?农民也很茫然。


  城乡一体化的指向,并非仅仅是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还应有别具特色的新农村。


  城镇化是一个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的市场化过程。改革以来,中国农民最早撞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可是,时至今日,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民手中最具市场价值的生产要素,最具增值潜力的宝贵资产,还没有成为他们投入市场化运营的资本和积累财产性收入的源泉。在一波波城市扩张、社区建设和资本下乡、规模经营中,土地流转和征用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成了开发商家的经营暴利、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用地单位的低价资产。


  土地是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资源,应当让农民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土地。打破城乡二元制度,需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严格使用国家征地权限,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多地通过统一的土地市场确定价格补偿,实现利益分配关系的平衡,并允许农民土地和房产可以出租、入股,可以抵押、流转,从而使农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的土地征用中,等价交换,得到足够的补偿,使土地成为农民增收和致富的财产源泉。农民的土地产权得到保护,他们就会自己去走市场化道路,就会成为流转的主体,在土地转让过程中享有公平的分配。


  城镇化还应是一个公共福利社会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乡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这一缕缕社会福利的阳光,终于照进了村庄,照进了农户。尽管还只是从无到有的起步,但农民已经真真切切地在享受这福利,沭浴这阳光。


  笔者在乡村调研中观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分量在加重,脚步在加快。但是还需要注意矫正三种偏向:一是乡村公共服务资源的试点化。政府投入更多地向地方领导蹲点挟持的示范村镇集中,向有财力提供配套gkz6.net资金的先进村镇倾斜,结果只是多了几个难以移植的“盆景”而已。二是乡村公共服务主体的单一化。还当放手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公益组织,有效吸引他们参与、壮大乡村公共服务事业。三是乡村公共服务栽体的城镇化。许多地方的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呈现一片大繁荣的气象,但往往是繁荣在城镇,冷落在乡村,其中的资源更多向县城集中,投入向县城倾斜,大量乡村则被边缘化、空心化。看来,如何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断拓展范围、充实内涵、提升质量,从而实现城乡一体、服务并轨、齐头并进,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一个方向。前面的路,最主要的还得放手让农民自己去探索,去开拓。政府不必去包办代替,最核心的还是要尊重农民在乡村发展现代化中的选择权,维护农民在资源要素市场化中的平等权,保障农民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受益权。


  半月谈2012年第24期半月评论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落下帷幕,历经91载风雨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值此重要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开局起步”,万众瞩目。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带头轻车简从、转文风、改会风,受到舆论普遍赞扬。中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掷地有声的八项规定中,我们听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郑重宣示;在不封路、不清场、不念稿的实际行动中,我们感受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这里面,有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更有对党的自身建设的清醒认识,对责任担当的政治自觉。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全党同志只有以更加良好的作风开展工作,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切实推动科学发展,继续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兴衰。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壮大为拥有8200多万党员、长期执政中国的世界第一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重要保障。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优良的作风一直是我们党凝聚党心民心的“法宝”和夺取胜利、推动发展的“武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和丢掉优良作风这个“本”。


  作风连着宗旨,作风彰显理念。可以说,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工作作风。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就不会心存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优越,就会放低身段,拉近距离,甘做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始终不忘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为谁服务,就能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自觉抵制权力的腐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就能拥有求真务实的平常心态,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干出经得起时间和人民考验的政缋。


  作风反映水平,作风体现能力。高高在上、夸夸其谈并不代表实际水平有多高,而踏踏实实、真抓实干,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有水平、有能力。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开会,作报告,做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gkz6.net的是解决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或主政一方,或担责一项,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和困难。能否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破解难题、妥善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取得实效实绩,是对干部作风的检验,也是对干部履职能力的测试。须知,智慧就在群众中,方法藏在实践里。只要深入实际,走近群众,向人民虚心求教,在实践中科学总结,就不愁找不到攻坚克难的“妙招”“实招”。


  固本强基,本固邦宁。抓住作风建设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找准了凝聚党心民心的核心,把握了执政为民的要领。现在条件好了,但讲究排场、追求享受、喜好奢侈的不良风气也有所抬头。少数干部作风漂浮、生活腐化,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且往往就是从坏作风开始,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腐败、走向堕落,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改进作风,领导干部责无旁贷。“源澄而流清,源浑而流浊。”这次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不仅就加强调查研究、克服形式主义、改进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等事项提出具体要求。制定了检查执行情况的措施,而且特别强调,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带头执行规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率先垂范,必将产生一级带动一级的强大推动力,取得改进作风的实效。


  改进作风,常抓不懈至关重要。各级党员干部要对熙八项规定严格自律,各级纪检监察机美耍把监督执行本规定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制度约束和纪律惩戒形成常态机制,确保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只有牢记宗旨,不忘使命,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把事业之根扎在人民之中,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拥护,夯实执政之基,取得令人民满意的政绩。


  脚踏实地人心齐,惠风和畅好扬帆。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新的挑战仍需应对。按照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同心同德,砥砺奋进,我们必将凝聚起实干兴邦的伟大力量,用双手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