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浙江 > 申论辅导 > 申论热点 > 正文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日积月累之:群体行动中暴力不容免责,情绪和

2013-08-20 08:11:06 字号: | | 【 打印 】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学习交流QQ群:217534045 免费申论批改群: 196228131 浙江事业单位招聘:146762834 每日一练 每日热点 每日招聘 每日真题 每日讲解 每日模考

  近年来,借助部分重大公共事件,民众参与重大决策,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件中表达诉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本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然而,在表达诉求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过激行动披着正义的外衣暗度陈仓,给原本平和的表达方式增添了几分暴戾。可以预见,今后民众通过适当行动参政议政的现象将更为普遍,厘清上述现象的发生机制,既有利于还原社会的真实意见构成,也有助于客观认识当前的社会心态。

  无论是看似偶然的群体性事件,还是某种具有群众基础的集体行动,在表达诉求的同时,无疑也给那些过激行动以可乘之机。群体性事件中的过激行动,曾经被有些人“过度政治化”解读,待更多事件细节浮出水面,这种敌对化的事件归因方式才逐渐被舍弃,事件发生逻辑才得以廓清,民众诉求才受到重视。依靠抽象的正义冲动借题发挥虽是常态,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些事件中,暴力行为并非全然基于对受害者的同情,借此寻求私利或纯粹发泄情绪也极为显著。

  距离那次游行示威一个月了,部分当事人向媒体说出了自己的行为动机。西安日系车主重伤案疑犯回忆当初的情景,称:“刚为涨工资而兴奋,游行为他提供了宣泄机会”。深圳砸车者则说,“如果当时发生战争,哪怕让我当炮灰我也愿意。”但他又强调“觉得自己活得挺窝囊”。这些回答所提炼出来的行为动机,其背景并不宏大,相反充斥着源自个人的阴暗心理。由此看来,个人命运的细微变化,生活积累的重负,都可能使得一个人在过激行动中一往无前。

  还原当事人的声音无疑对认识那些暴力行为有着重要价值。而基于类似现象重复发生,“悲剧的轮回”无止步迹象,或可为我们认识那些看似偶然的暴力行为提供宝贵的视角。应重新审视过去批评这种暴力行为的惯常方法——— 在群体事件中,非法追求个人私利不能因为集体行动的正义光环而得以免责,亦要强调对个人权益的尊重。这不仅立足法治理性,也是基于社会美德。诚如哲学家休谟所言,“真理是可争辩的,趣味则不然”。平日守望相助的市民,显然不能因为趣味不同,而将其视为立场上的背叛,更不能以此作为暴力行为的借口。然而,光有这些还不够。

  我们看到,群体行动的暴力倾向不乏个人的甚至平庸的动机,暴力现象既意味着行为上的违法,也可追溯至个人的道德失控。待当事人冷静下来,使其承认行为的不合法、不合理并不难。其行为与事件的宏大叙事及其相应的社会矛盾甚至都没有关系,其反映的是当下部分人群的焦虑,很大程度上宣泄的乃是个人的情绪。

  看似山呼海啸的群体行动,事实上是将各种动机囊括在内。人们之所以积极参与集体行动甚至施展暴力,并非单纯由群体心理学(比如幻想在集体行动中免责)决定。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中,有社会运动研究者观察到,“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群体”介入越来越普遍。热心的围观者可能因为同情心或正义感加入到群体行动,然而,单纯借此发泄情绪的现象亦不应被忽视。

  当下中国,焦虑情绪显然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人民日报去年在一组关于社会心态的评论文章中,罗列“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等心态,并指出:“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无论是表达利益诉求的群体事件,还是有着爱国光环的公共行动,批评其暴力倾向不能止于行为的非法性,也不能简单诉诸抽象的国民性。要看到暴力背后的情绪,而要培养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显然亦应当先梳理情绪背后的诉求。 

 

相关推荐:

浙江人事考试网 浙江事业单位招聘网 浙江公务员考试辅导资料  浙江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

2013浙江公务员考试报名 2012浙江政法干警成绩查询 浙江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信息交流平台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