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浙江 > 申论辅导 > 申论热点 > 正文

2012全国政法干警考试预测热点3——“正能量”

2013-09-23 03:00:42 字号: | | 【 打印 】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各地市交流群汇总 浙江政法干警群:207111909 2013浙江公务员考试: 177801263 浙江事业单位招聘:146762834 每日一练 每日热点 每日招聘 每日真题 每日讲解 每日模考

  人民网评:化解社会戾气,每一个人都该担负起责任

  教科书一直告诉孩子们,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不知道老师现在讲课讲到这茬儿时,会不会有点犹疑?

  最近诸如打架斗殴扇耳光的事件层出不穷,主角不光有升斗小民,还有官员武将;不光在地面打,还打到了高空;甚至这全武行还从国内打到境外。

  中国人这是怎么了?

  尽管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然而我们并未迎来“衣食足而知礼仪”,相反,不患寡而患不均,似乎很多人如今都身染“屌丝综合征”,自认弱势群体,一触即跳,怀着 极大的不满与火气。路人因细故相争,都可能拔刀相向;不知对谁苦大仇深,却总挑无辜的弱小实施伤害……社会矛盾反复堆积,导致戾气深重,礼崩乐坏,一些人 在公共场合也撕下了最后的遮羞布,那怕只为“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都会冲冠一怒。我们曾经欣赏的温柔敦厚、互相揖让的君子之风,哪里去了?

  戾气之源,或来自于一些领域的改革滞后,使“比太阳还有光辉”的公平正义在一些地方成了稀缺品,导致严重的社会失衡,也使人们心中的戾气易燃易爆。而一些 体制性的有组织的暴力行为未得到根本性制止,上梁不正下梁歪,也使暴力与准暴力行为走向泛化。比如有的地方暴力强拆屡禁不绝,比如一些城管暴力执法屡见不 鲜,其网络形象走向固化和妖魔化:棍棒执法、拳脚相殴,甚至立毙人命……同样的套路也走进街巷,走进乡村,走进公共场所。包括一些官员的失当行为,也给社 会起了负面的示范作用。

  确实,要想让社会正常运行在文明、理性和法制的轨道,就如温家宝所强调的,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化解社会戾气的根本之策,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体制性缺陷、他人的堕落,都不是我们抛弃公民基本文明素养的理由和借口。

  应该承认,我们的社会导向有一种偏差,经常过于强调我们的利益,而忽略了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于是,“拼命占便宜,永远不吃亏”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为 了“不吃亏”,有权力的不用白不用,有体力的不打白不打,有智力的不骗白不骗……视法律如草芥,社会成了丛林法则盛行的“角斗场”。

  要想消除戾气,迎来祥和,我们每一个社会角色都得负起该负的责任。决策层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各级官员要遵纪守法,为民表率,尊重社会 管理的规则意识。百姓也要兼顾公民应尽的责任与该当的权利,不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不如把打架的力气省省,多读几本书。如果社会弥漫着追逐物 质、崇尚暴力、不屑读书的风气,肯定会日益与“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

  兹事体大,不可不惕惧警醒。

  人民网评:暴力肩负不起维护文明的重担

  8月23日,发生在杭州的公交“掌掴门”事件成为近期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位小伙子没有给抱孩子的夫妇让座,竟然被扇了5个耳光。后续的新闻称,小伙子没有让座可能是因为腿脚不便。

  “不让座就挨打,”杭州的公交“掌掴门”似乎一下子起到了示范效应,济南、吉林也相继发生了类似事情。在兰州,一位不让座的小伙子同样被一男子暴打,打人者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吓哭了。面对丈夫打人,妻子不但不劝阻,反而教育吓哭的孩子,“没素质就得被打。”

  通常情况下,不让座是要被舆论谴责的,因为它没能彰显助人的美德。但是,“不道德”是不是就可以用“暴力”来对待,显然不成。进一步说,不让座毕竟只是道德范畴的行为,而打人就涉嫌违法。与不让座相比,打人的行为更恶劣。

  可惜,这样的常识并没有深入人心,相反,“不让座就挨打”竟然还赢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同。兰州发生那起公交“掌掴门”事件后,据《兰州晚报》报道,在“小伙 不让座被扇耳光”的新闻跟帖中,不少网友对打人表示赞同,甚至有网友表示,如果自己遇上了也要打。打人虽然只是个案,但是当一些人对这种行为表示出认可的 态度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个案发生的背后,一定有着社会情绪的支撑。未让座就挨打,我们的情绪到底怎么了?

  姑且把“不让座就动手”的行为称作是“暴力的正义”吧。在打人者看来,面对老弱病残孕者,让座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和美德,在“口头教育”没能发挥作用的前提 下,“动手”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看上去,暴力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道德,为了正义,但是,为了正义而采取的暴力,是否还能反应正义的初衷呢?“暴力的正义”还 能称之为正义吗?尤其是,当打人者还教育自己的孩子“没素质就得被打”的时候,当打人者还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时,这哪里还能显现出文明的素养?

  暴力维护不了文明,但是“暴力的正义”有时却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当社会情绪不理性的时候,“暴力的正义”很可能因为迎合了社会情绪而获得认同,如果崇尚暴力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无论如何这个社会都不会走向文明。

  德国思想家阿伦特曾在《论暴力》中写道:“暴力的理性在于它对某个短期目标的合理追求,但暴力并不是这个目标之所以合理的理由。暴力也不会提升人们对这一 目标的认同。”抱着孩子在公交上寻找座位,这原本是处于弱势地位需要被帮助的,可惜,拳头一出,弱势地位瞬间转化为了强势的施害者。饱受拳头之苦,不让座 者反而占据了道德优势。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根本原因还在于“暴力的正义”违背了现代文明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以及现代人能接受的道德底线和伦理原则。

  所以,在“不让座”的非道德面前,还是收紧我们的拳头:暴力,远远解决不了道德的问题;暴力,也担负不起维护文明的重担。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