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积累:习大大用典——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习近平用语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必备素材,对于申论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习大大的学习用典——“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2019年8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重要文章
■ 原典
是则圣贤之意较然著明,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释义
意指有错能改才是真正的能力,而不是不犯错才可贵。
■ 解读
改过的前提是认识上的自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老子看来,能认识他人是智慧的表现,能认识自己是真正的高明,“自知”“自胜”比“知人”“胜人”显得更为可贵。后来,人们从中引出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古训。从认识论看问题,自知就是实事求是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短处;既看到取得的成绩,也看到存在的问题。然而,一个人要做到自知者明,尤其是能够经常想一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不大容易的。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鉴”“以人为鉴”,意思是说把历史的教训当作镜子,把他人的经历当作镜子,经常拿来照一照,就能看清自己,明了人生的是非得失。
改过的关键在行动上的自觉。《论语》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认为有了过错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周易》说:“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就是说要自觉地改正错误,自觉地向着好的方面转化。人们从犯错到认识错误再到改错,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甚至反复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勇气和决心,将悔悟之意转化为改过迁善的行动。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周处的人年轻时横行霸道,乡亲们都很怕他,把他和老虎、蛟龙合称为“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互相拼杀。周处随即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去斩蛟。那条蛟时浮时沉游了数十里,周处始终与它搏斗,持续了三天三夜,乡亲都以为他与蛟一道死了,相互庆贺,谁知周处竟然杀死蛟后从河中冒了出来。也是在这时,周处才知道自己被大家所厌恶,心里非常难过。他想改正过错,可是又觉得已经虚度了光阴,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但他还是鼓起勇气去吴郡拜访了学者陆云,请求指点。得到指点和鼓励的周处,回到家乡后,振作起来,痛改前非,弃恶从善,得到了乡亲的赞扬和拥护,并最终成为一代忠臣。
深谙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道理,不仅把勇于纠错改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当作增强党性的必修课,以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实际行动,始终同党和人民一道前进;而且把自我革命精神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及时主动地勘误纠错,从而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践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不犯错误,而是因为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从而在总结经验、知错改过中日臻成熟、不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自身提出的严格要求,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成为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对主题教育列出的8个方面突出问题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总之,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我们就一定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原文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略有删改)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