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精选:自然常识18
1.在南极洲,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但在南极维多利亚大煤田的煤炭储存量非常大,而且煤的质地特别好。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最初南极洲气候温暖湿润,大量植物生长,后来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产生大量高质量的煤。
B.最初南极大陆上有大量适合于严寒地带生长的植物,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使大量植物被深埋在地下,形成高质量的煤。
C.最初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大陆分裂并漂移,大量煤也随之漂移过去。
D.南极大陆上所有的矿物质,经过长期严寒气候,逐渐演化成优质煤。
2.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植被和气候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被
3.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B.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C.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4.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 )。
A.春雷响,万物长
B.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C.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D.旱荒百日,水荒一年
5.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
A.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B.受到地震的影响
C.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失修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地质历史时期,南极大陆所在的南极洲板块曾位于赤道附近,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大陆上生长了大片的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形成了深厚的煤层。后来随板块运动,南极大陆移至现在的位置,而那些煤层就深埋于上覆冰川的地层之下了。本题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答题时可用排除法。基础因素即是最主要的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C 选项中的水文特征只是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土壤和植被受区域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活动及人类活动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和植被又被称为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故排除 A、D 两项。B选项,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故正确答案为B。
3.C 解析:二十四节气经常出现在常识判断题中,可借助口诀辅助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具体节气为: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故正确答案为C。
4.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农谚说道:“水荒头,旱荒尾。水荒百日,旱荒一年。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水灾、旱灾都会影响收成,早灾比水灾对农田的影响更加长远。而水荒一般指水灾,具有突发性,其持续时间较旱灾短。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5.A 解析: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设计时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 (1178年)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时,塔身倾斜向东南,至今已有几百年,但仍屹立不倒。故正确答案为A。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精选:自然常识17
A.最初南极洲气候温暖湿润,大量植物生长,后来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产生大量高质量的煤。
B.最初南极大陆上有大量适合于严寒地带生长的植物,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使大量植物被深埋在地下,形成高质量的煤。
C.最初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大陆分裂并漂移,大量煤也随之漂移过去。
D.南极大陆上所有的矿物质,经过长期严寒气候,逐渐演化成优质煤。
2.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植被和气候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被
3.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B.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C.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4.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 )。
A.春雷响,万物长
B.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C.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D.旱荒百日,水荒一年
5.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
A.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B.受到地震的影响
C.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失修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地质历史时期,南极大陆所在的南极洲板块曾位于赤道附近,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大陆上生长了大片的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形成了深厚的煤层。后来随板块运动,南极大陆移至现在的位置,而那些煤层就深埋于上覆冰川的地层之下了。本题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答题时可用排除法。基础因素即是最主要的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C 选项中的水文特征只是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土壤和植被受区域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活动及人类活动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和植被又被称为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故排除 A、D 两项。B选项,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故正确答案为B。
3.C 解析:二十四节气经常出现在常识判断题中,可借助口诀辅助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具体节气为: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故正确答案为C。
4.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农谚说道:“水荒头,旱荒尾。水荒百日,旱荒一年。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水灾、旱灾都会影响收成,早灾比水灾对农田的影响更加长远。而水荒一般指水灾,具有突发性,其持续时间较旱灾短。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5.A 解析: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设计时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 (1178年)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时,塔身倾斜向东南,至今已有几百年,但仍屹立不倒。故正确答案为A。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精选:自然常识17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