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是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力量 考生报考更加理性
说“公务员辞职潮”为时过早
公务员辞职,总能引起热议。两年来,影响较大的就有广州市公安局原人事处处长陈伟才出任格力电器副总裁、国家质检总局原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出任360公司副总裁。
他们的辞职,引发了媒体对“新一轮公务员辞职潮”的讨论。不过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名离开公务员岗位的人士都不认可。从中央某部委副处长职位上辞职的单陵(化名)就认为,辞职是零星现象,没有数据表明现在公务员辞职像1992年、2002年前后那样形成潮流。
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研究的某机构总裁一直观察公务员辞职现象。他认为1992年有新一轮改革热潮,2002年前后则因为国企改革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外因刺激了公务员辞职下海的热潮,特别是1992年公务员辞职还有“停薪留职”的机会,干不好可以再回去。现在没有这样的外因,“说辞职潮还为时过早”。
2014年2月,合肥市委办公厅主任周大跃辞职下海。周是2011年通过公选竞争上岗的,他的辞职在当地媒体引起热议,但合肥在线引述合肥市公务员局数字显示,最近几年合肥辞职的公务员一共只有9人,大多数是由于身体状况原因辞职,公务员队伍“整体稳定”。
另一个省会城市武汉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在当地公务员辞职至少没有出现“增加”的现象。2014年1月28日,武汉市公务员局通过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发布消息称,2013年武汉市共有23名公务员辞职,占全部公务员的0.05%,比2012年辞职的32人还少了9人。
公务员辞职案例中,有些并非是因为岗位本身问题,而是出于自身“无奈”,如原深圳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燕,这位深圳首位“70后”正局级女官员2014年辞去了公职,原因在于中央开始治理“裸官”,而她的家人和孩子都在国外。
从分布情况看,沿海发达地区公务员辞职人数高于中西部地区。2013年武汉有23名公务员辞职,深圳则有118人辞职或被开除。另据武汉市公务员局统计,辞职的公务员以基层人员为多,且男性多,入职3年内的多,公安系统的多。
但确有一部分公务员在做辞职的准备。南方周末记者认识的一位国务院直属机构处级干部,就正在与企业接触,准备辞职。该直属机构是2013年大部制改革时新成立的。此外,2014年万达文化集团招聘时,也收到了好几份中央文宣系统公务员的求职简历。
“新人”入行更谨慎
此外,那些还没有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求职者,对报考公务员的态度更加理性和谨慎了。2015年度全国公务员统一考试实际参考人数下降了10万人。
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对中央和省一级公务员考试报名的要求高了,除少数岗位外,基本都要求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这限制住了很多应届毕业生参加“国考”。而且岗位要求也越来越细,使得符合的人变少。
另外2014年的国考职位中,边远、基层岗位的比例超过了76%,不少不愿去边远、基层的人放弃了报考公务员。“不像以前只要是公务员,再苦再远也去,恰恰说明了现在的求职者更加理性了。”于洪泽说。
地方上,一些艰苦、边缘的岗位则面临着“零报考”的尴尬。2014年北京的“京考”,有102个职位无人报考,占总职位数的5.8%。据统计,北京市2015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也大为减少,2014年最终成功缴费的有45859人,比2013年减少了14244人。
报考公务员的“大军”中,应届毕业生是一支主要力量。但数据显示,近四年包括公务员在内的“体制内”岗位受追捧的热度明显下降。
2014年12月14日,智联招聘在今年《年度最佳雇主报告》中,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愿意去“体制内”的学生占54%,2013年是49%,2014年下降为36%。相反,愿意去“体制外”的学生在2012年占35%,2013年是41%,2014年已经提高到56%。
“公务员热其实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中国一直有合理性。”辞去佛山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职务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的胡充寒说,“官本位”“吃皇粮”的思想在老百姓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员特权少了,不正常的福利待遇也没那么多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务员的吸引力。
近年,考上公务员后不去报到的人开始增加,2013年武汉市新录取了四百多名公务员,但最后就有十多人没去报到。
关键词:2015年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