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每日一练之阅读理解(05.0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在2018年10月中旬启动,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来看,预计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在2018年10月报名,预计11月下旬笔试。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我国招考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公务员考试,对于考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有意向报考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需在报考前最好充分的备考工作。
行测的涉及范围广,为帮助考生解答技巧的提高,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现整理了每日一练供考生练习,全面备考国考可参考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免费赠送200+课时在线听课,2万道题在线刷题、200套真题在线模考)(点击订购)。
接下来完成1--5题!
1.
根据我国五年规划的目标,经济增长率应当保持在8%左右。因为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每十年翻一番的目标,平均每年增长率应为7.2%,将经济增长的目标确定为8%,可以确保十年翻一番目标的实现。
根据这段话,下列哪种判断是正确的( )。
A.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8%
B.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佳速度是8%
C.要实现每十年翻一番的目标,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不得低于7.2%
D.根据五年规划的目标,经济增长率不得低于8%
2.
在现代社会,疾病永远是最大的社会经济风险。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设计中,理应有一个轻重缓急的排序。类似中山等地对于住房公积金可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的政策安排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同时也是急群众之所急的惠民之举。对于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可动用公积金支付医疗费用,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公积金的互助性和保障性。正如有关人土所言,将原本用于购房的资金用来治病自然是合情合理的,“在生命与住房之间,我们选择生命,因为没有生命,一切资金都将失去意义。”作为专款专用的住房公积金用于存储人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的救治,无疑是制度人性化的充分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社会制度保障应以治病救人为先
B.住房公积金用于救命体现以人为本
C.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医疗费用合理合法
D.住房公积金用于救命值得仿效
3.
A.批驳普遍存在的关于“感知”的错误认识
B.说明我们所感知的有可能并非真实的世界
C.揭示我们信赖有加的感官事实上一直在“欺骗”我们
D.介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
4.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会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重金属等会溶解于血液中危及人体健康
B.灰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伤害大
C.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D.灾害天气中各自尺寸颗粒物的致病机理
5.
某种意义上说,就业难,难在称心的岗位不好找,这从每年上百万的公务员考试大军、国企招聘火爆民企乏人问津、一线城市扎堆求职西部城市人才缺乏等现象中可见一斑。这既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亟须更新,也说明我们的选人用人配套措施尚不完善。未来要着力通过缩小行业间、城乡间的差距,缩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保障就业公平、公正,让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合理流动,把庞大的就业总量分散到广阔的天地中去。
这段文字重点强调的是( )。
A.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B.大学生就业的岗位选择和区域分布不平衡
C.要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D.行业和城乡间的差距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原文中“根据我国五年规划的目标,经济增长率应当保持在8%左右”并不能代表A项中“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8%”和B项中“最佳速度是8%”,A、B项排除。
C选项实现十年翻一番的目标,平均每年增长不得低于7.2%是题干中的同义转换,表述正确。
D项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保持在8%左右”,并没有说不得低于8%。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D
解析:
文段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引出住房公积金可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这一政策,并对该政策的优点进行了分析。随后引用有关人士的话进行辅证,进一步说明该政策的优越之处。文段分析论证了住房公积金可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这一政策的优点,即意在说明该政策是值得仿效的。故本题选D。A项是背景铺垫中的内容,排除。B、C两项均是对该政策的分析论证,并非文段的意图所在,排除。
3.答案: B
解析: 此题文段重点在于“殊不知”后面,表示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告诉我们我们信赖有加的感官事实上也会“欺骗”我们,我们所感知的有可能并非真实世界的反映。这道题的行文脉络非常明显,首先提出部分人认为的错误观点,然后转折之后引出文段的重点,最后通过观点援引部分加强论证,因此应该选B。
4.答案: B
解析:
根据提问”意在“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后文都是对这个观点的详细阐释——危害大的原因在于细颗粒物能进入人体器官和血液,因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阴霾天气中细颗粒物的危害,B项正确。A项”重金属“和D项”致病机理“不是材料论述重点;C项是材料阐释观点的论据,没有抓住论述重点。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C
解析:
作答本题的关键在最后一句。无论是文段首句的现象表述,还是接下来的原因说明,其目的都是引出对策,因此文段的重点便是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所以本题选C。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