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2年河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1. 2006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有学生提问:今天您用德语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懂?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和开展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除歌德学院外,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推广自己国家文化的机构。英国1934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英国文化。目前全球已有该机构的230家分支机构和109家教学中心。法国1883年就已创设法语联盟,它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语文化,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其名誉主管。法语联盟以其各级法语课程的高质量闻名于世,目前全球有1100多家机构,分布于130个国家和地区。
2、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所孔子学院和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总数,仅2011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2.4万班次,注册学员达50万人,逾700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是1987年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严格遵守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
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仍有差距。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据了解,英国文化委员化有专职人员7000多人,法语联盟有专职人员2万人。孔子学院呢?每一年,孔子学院总部都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25岁的北京志愿者小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孔子课堂教汉语,她说:“孩子们很喜欢中国教师!近年来因为报名入学的匈籍学生越来越多,教课压力越来越大,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
由孔子学院派到海外教学的志愿者们,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在菲律宾的志愿者刘先生感慨:“对于当今的中国,许多外国人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有的仅知道故宫,长城等传统符号,我们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他们解读着水立方,高速铁路等新的符号。在印度尼西亚的志愿者杨先生的话更是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因这梦想,我们学会了友好交流,理性处世,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个学堂。
3.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乃至形成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院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连续四届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400余名德国中学生来华交流,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作文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
“互相补长取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岛零距离的亲切,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孔子学院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每年12月,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合作大学校长和中外方院长,都要齐聚北京,交流研讨,带来不同国度的文化视角。孔子学院总干事自豪的说,孔子学院就是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餐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话”、“摩擦起点”,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
4.歌德学院就像德国的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80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90%以上,而来自企业的资助只有4.5亿欧元,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10%的经费来自国家,90%来源于市场,所以,美国人会说,“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歌德学院是慕尼黑总部科学与历史事件部的负责人0格思说道“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再有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独立、远离政府、自由“这三个要素,有了这样的保证,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大部分的经费是有私人出的,向美国那样,文化会成为经济的牺牲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就会惨遭损失,进入寒冬,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经费是安全的’恩格斯说。
在德国,虽然国家投入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联邦、州、地方都有文化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的,他们会决定谁得到多少钱。花出去的钱要做报告,经过检查和审计是不是在合理使用。联邦政府还有一个专门的检查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虽然这带来了很多繁琐的工作,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理,每月、每季度、半年乃至全年,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
绝大部分的国家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但是,美国这样其一套贯彻到底的逻辑,他们声明之所以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和产业自由。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在文化市场的刺激下,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美国文化商品可谓是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福克斯的电视新闻、MTV频道的流行音乐、《时代》的杂志封面、ESPN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仔裤风格……这些都被打上了“美国制造”的商标,而且,这些文化商品的传播又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地球卫星的覆盖之下,五大洲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都能达及。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美国非常擅长在自己的电影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功夫熊猫》中富有中国元素的“熊猫”“功夫”、,一经好莱坞文化商人改造,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悄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电影惨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一味迎合国外市场,有贬低甚至丑化中国形象的嫌疑,中国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精神面貌不甚符合。
5.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深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忍痛,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密实。‘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他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的‘走出去’,并且走的更远、更好。”
6.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北京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征,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21世纪文化的“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又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到什么、喜欢看什么、想看懂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坚持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汉办仍在摸索中。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A国和B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等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这两个中国的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A国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国针对来该国汉语教师较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在A国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A国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本化徒大学理事长、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蓬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这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式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扩张抑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封的是,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
7、孔子学院在海外受到很大欢迎的同时,国内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也开始更加热烈。以下是两个网友关于孔子学院的一些评论。
网友A:孔子学院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据国家汉办《关于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给孔子学院的投入逾50亿多元。而国内的教育投入呢?中国的农村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300元都难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应该把有限的银子用到解决中国国内儿童失学等问题上吗?
网友B:我们知道,孔子学院受到了国外热烈的欢迎,甚至掀起了一股”汉语热“。
这也确实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了出去。可是,国内似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迎。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
8.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最高时有15:1。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这些数字可以从《中国版权年鉴》上得到印证;以2004年为例,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近年来,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在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已下降到大约3:1的逆差。但整个西方图书市场只有大约2个百分点是从外国进口的图书。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中国引进和派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中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中国对外演出长期以来都处于廉价交易的状态,一些艺术团出去演出一场的收入只有几百美金,最高几千美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龙头”,杂技一直令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可是中外文化交流开展多年,几乎所有的对外杂技演出都由外国经纪人把持,中国提供的只是廉价劳动力。“由于缺少像样的品牌,杂技演员平均一天在外面只挣30美元,少得可怜”。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中国演出的出场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欧美四大音乐剧、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等来华演出的最高票价卖到5000元,每次演出都赚个盆满钵满。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10年,美国国内票房总收入106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电影;而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为15亿美元,44%来自美国电影。2011年,中国电影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40.6亿元人民币。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时任美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从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英国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的1%。
由于统计标准、统计体系的不一致,国内、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有着不同的判断。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资料中,就把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一同列为了世界文化贸易五强国。如果把文化硬件产品也算入文化贸易范畴,那么中国确实是文化出口大国。正如加拿大《环球邮报》记着归纳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1/3的电脑,1/2的数码照相机和DVD播放机,2/3的复印机”,加上欧美市场上销售的60%的体育用品和占全球市场75%以上的礼品玩具,的确足以支撑“文化贸易大国”的说法
“虽然中国加工的玩具铺满了发达国家市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却还是奥特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史努比,而且这种形状暂时不会改变”。学者们对此深表忧虑,“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一位文化官员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变。文化是活得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特殊的力量。”
文化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传播。文化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交流与传播会成为一个趋势,一种时尚和一股推动力量。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左右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给定资料6中提到:“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起;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2)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25分)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400字。
(3)给定资料7中提到了两位网友的观点,假如你是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这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给他们写一个回帖。(20分)
要求:立场正确,内容全面,论述有力,不考虑格式,不超过400字。
(4)给定资料3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 中心明确,思想深刻;(2) 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 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