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错位的举报与无力的减负
2月1日,沈阳雨田实验中学西校区400余名初三学生,携带被褥行李,与学校教工一起分乘10辆大巴,赶赴100公里外的鞍山市汤岗子镇补课。此事被曝光后,沈阳市教育局要求该校立即停止补课,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据悉,涉事学校有“前科”。(见2月5日《京华时报》)
学校违规补课能被媒体曝光,得益于家长的举报。不过,让人颇感尴尬的是,家长举报的动因并非“违规补课”,而是“跨市补课”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100公里外的补课地点,住宿和学习环境能否保证学生安心学习、往返的路途上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某种意义上讲,家长反对的也许不是违规补课本身,而是这种方式是否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换句话说,如果该中学并未大张旗鼓地违规补课,而是以小打小闹的方式进行,其违规行为估计很难被曝光,因为家长并没举报动力:一来家长担心自己的举报被曝光后,受到处罚的学校会对自己“另眼看待”,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二来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即便学校不补课,很多家长也想方设法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反对学校补课岂非自相矛盾?
应该说,这不是某个学校或某个地区一时的现象,而是一个普遍问题。去年8月,陕西西安7部门联合检查奥数班时,60多名学生齐喊“出去”轰赶检查人员,甚至有人向记者泼水表达不满。对此,有学生表示并不喜欢上奥数,但“我们都想上好学校”,更有学生家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只取缔奥数班而不提供公平获得教育资源的途径是治标不治本。
从道理上看,跟风违规补课无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更与当下“为孩子减负”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于减负,虽然社会各界极力呼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一直都在出台诸如减少中小学生的写作业时间、写作业量多种办法和规定,但效果不理想,根源在于很多减负措施治标不治本,并未触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问题。时下的教育语境下,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或者说背诵能力,这种“填鸭式”竞争导致违规补课最佳的监督主体——家长,很多时候甚至会对违规补课者姑息纵容或与之合谋。
违规补课现象被曝光,并不代表学生的负担会减少。只要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不可能有所谓的“轻松学习”。我们只是希望,孩子们付出时间与精力能够换回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不是成为只会考试、拿高分的机器。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xgw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