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山东 > 公考资讯 > 正文

2013年山东省考申论预测—A类之关注中国式

2013-12-08 03:07:51 字号: | | 【 打印 】
2013年山东省考申论预测——A类之关注中国式
  一、概念
  “中国式”的说法最初源自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改编成电视剧后曾火热一时,衍生出“中国式××”等说法。2012年,网友提出的“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中国式”爆发的导火线。媒体上出现大批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如“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插队”等等,于戏谑中表达自嘲与质疑。该词汇在2012年12月被《咬文嚼字》杂志评为“2012年十大流行语”。通过它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等。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中国式接孩子”,是指在当学校放学,在学校门口附近马路上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其间各种交通工具都有,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小车,大人、学生混迹其间,把一条宽阔马路塞得满满当当的,人流和车流散向各个方向,毫无秩序可言,给城市造成了很大拥堵,让路人苦不堪言。
  “中国式治堵”,是指为了防止与缓解交通堵塞,中国各地出台了五花八门的措施,以及在各地治堵“高招”连出、风声四起的背景下反映出的“制定治堵公共政策”的主管部门“摸着石头拍脑袋”,民意、民智并未得到充分的尊重的中国特色现状。
  其他“中国式”: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 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然而,种种的不良陋习虽然反映出国民的一些特点和弱点,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美好精神和品格的存在。
  二、原因
  “中国式陋习”之所以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无非有内外两种。
  1.从个人角度来说,道德意识不强、文化教育水平低、不良习惯根深蒂固、经济水平低、卫生知识欠缺等等,都被认为是诸多陋习的根源所在。
  2.从外部环境来说,周围的人相互传染影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和环境本来就脏乱差,是公认的导致陋习产生的外在客观因素。
  三、影响
  1.积极方面:警示公众谨言慎行
  与“中国式过马路”类似的还有诸如“中国式管理”“中国式消费”“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接孩子”等现象,人们给一些违反规则,违背道德的集体陋习贴上“中国式”标签,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公众的警示作用,提醒着国人时刻不忘自己身为礼仪之邦子民,理应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谨言慎行。
  2.消极方面:负面心理暗示;影响国家形象
  别人这么做,人人都这么做,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样做是正常的,长此以往,违法行为就仗着“法不责众”的习惯穿上合法的外衣。 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或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它不能代表中国的全貌,如此的“中国式”,影响了国家形象。随着国人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这不拘小节的“中国式陋习”也影响到中国人的形象。
  四、主要举措
  1.竭力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
  媒体评论人邓海建说:中国人的问题,不只是素养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与我们目前的社会大环境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分不开。不少“中国式陋习”中体现着很多“中国式无奈”。以“过马路”为例,“凑够一撮人就走”固然是一种规则失范,但交通法的不完善也是促使“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之一。
  2.加强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
  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和对待社会问题,避免情绪消极和情绪偏激,避免盲目从众和跟风。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家长、学校和政府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
  3.加强公众之间互相监督
  “周围的人相互传染影响”是“中国式”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在闯红灯,那就无所谓了,而且不闯就好像吃了亏,这是大家“法不责众”的认识与“随大流”思想的现实表现。因此,需要加强公众之间的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4.传递“中国式”正能量
  给我们生活中一些扶贫积弱、伸张正义、朴实善良、勤劳勇敢的中国式行为冠以名副其实的“中国式”标签。让我们身边多一些“中国式好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用几千年的“中国式礼仪”去接待八方宾朋,让无处不在的“中国式微笑”温暖冷漠的心,用我们实实在在的“中国式行动”给“中国式”标签正名。
  五、预测考查方向
  打造良好社会风貌
  六、参考例文
纠正“中国式陋习” 打造良好社会风貌
  从“中国式过马路”到“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这个标签所向披靡,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见怪不怪社会积习层面的问题一一斩获。裹挟在“中国式”的全民大讨论中,“中国式”俨然已成为“中国病”的代名词。而这些持续而来的“中国式”调侃与反省,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重新打量自己身处的社会文化,正视它的陋习,谋求秩序重建的诉求。这不仅是这场全民大讨论的“正能量”所在,更能促进良好社会风貌的形成。 纠正“中国式陋习”,要完善社会制度,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国人的问题,不只是素养问题,很多“中国式”的形成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是社会问题。不少“中国式陋习”中体现着很多“中国式无奈”。以“过马路”为例,“凑够一撮人就走”固然是一种规则失范,但交通法的不完善也是促使“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各方面携起手来,让红绿灯设置更加合理,让家长不再担心孩子的安全,各类“中国式”才有可能慢慢减少,直到最终彻底杜绝,也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
  纠正“中国式陋习”,就要求公众之间互相监督。“周围的人相互传染”被认为是“中国式陋习”的主要原因,由于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公众间没有道德约束,以致于大家相互传染。有调查显示,在面对陋习时,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剩下的都是“摇头不语”,最多也不过是“投以鄙夷的目光”,能够做到“当面指责劝其改正”的不足2%。因此,需要加强公众之间的互相监督,形成群众间的道德约束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纠正“中国式陋习”,要传播“中国式”正能量。“中国式”并非“中国病”,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有着很多很多传递正能量的“中国式”:我们有“中国式好人”可以作为世人学习的榜样,有“中国式最美”诠释人性的无私与大爱,有“中国式微笑”温暖冷漠的心灵,有“中国式好客”接待八方宾朋……我们应该给生活中一些扶贫积弱、伸张正义、朴实善良、勤劳勇敢的中国式行为冠以名副其实的“中国式”标签,让“中国式”的符号里多传递一些正能量,多传递一些国人的骄傲与自豪。用真、善、美的“中国式”攫获人心,打造良好的社会风貌。
  “中国式”的标签调侃,背后反映的是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中能看出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因此,以这些情绪和问题作为出发点,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竭力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公众间的社会监督,避免群众的盲目跟风;同时传播“中国式”正能量,用真、善、美的“中国式”攫获人心,才能纠正“中国式陋习”,才能让社会拥有更加良好的风貌。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