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珍视网络反腐实践
时政热点:珍视网络反腐实践
陕西省纪委方面确认,杨达才存在违纪问题已经被撤职。而舆论在喧哗之后,仿佛陷入了群体性深思:如果不是那张不合时宜的笑脸,如果不是那些毫无遮掩的戴表图片,“表哥”杨达才的官运可能依旧亨通。看似强大的网络监督,其实充满了偶然性。
懂得反思的舆论显现出理性的光芒,从“偶然反腐”转向“制度反腐”也是民心所向,但是网络监督扳倒“表哥”的实践,其意义仍然不能低估,否则就可能是一种妄自菲薄。我们所热望的制度反腐,是靠一种科学的机制来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与权力的运行,使官员不敢贪腐,使逾越规则的权力败露于阳光之下。但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纯粹抽象化和理论化的反腐制度,所有的好制度必须来自实践的探索,又作用于实际生活,在实践的砥砺中发挥正向的能量。应当说,网络监督就是制度反腐的一部分。
如果说反腐的对象是腐败官员的腐败行为,那么反腐的主体又是谁?无非是自上而下的权力,以及自下而上的公众。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保障权力自身不导致腐败的一种路径,另一种更重要的路径则是以公众的权利来监督和制约权力。网络监督属于后者,从抽天价烟的周久耕,到戴名牌表的杨达才,这些不廉官员的倒掉,均见证了网民的力量。然而,这也只是总结了经验的一半。另一半是什么?应当是纪检、反腐职能部门的及时介入,没有他们的及时“接棒”,就没有贪腐官员倒台的结果,这正是公众与权力联合反腐的基本格局所在。
网络反腐,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提供线索和保持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对官员个人而言,也必然作用于职能部门。权力既然来源于公众,它就必须响应和听命于公众。于“表哥”事件而言,网民不断戳穿杨达才“自费买表,自娱自乐”的谎言,其价值也是在向反腐部门提供线索与证据。根据权力的来源与逻辑,反腐部门自然有义务对这种特殊的举报作出回应。不仅“表哥”本人会感受到不自在,职能部门也需要以扎实的结论来维护自己的公信力。网络监督与权力反腐的结合,最终形成了制度化反腐的一种范式。这样一个范式,也正是周久耕、杨达才们无从逃遁的秘密所在。
当然必须承认,这样一种范式无从覆盖所有的腐败形式,但是指望一个药方医治百病原本就是一种虚妄。时代在进步,反腐的各种机制也在探求中不断生成。比如同样是在“表哥”事件中,一名大学生要求公开官员工资被职能部门拒绝,然而其后不但这名大学生本人要求复议,另外一名律师也另行提出了公开杨达才工资和其他收入的申请。稳定科学的制度,来自于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我们不指望反腐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可以期待公众的权利实践可以每每推动制度化反腐的寸进。于偶然中看到必然,在点滴中预见巨流,来自公众的反腐实践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