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常考题型分析一
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2013年10月份报名,11月底或12月初笔试,目前国家公务员局暂未公布任何有关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政策,建议考生随时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另外,为帮助考生了解考试政策,本站特开通答疑平台,为考生答疑解惑,考生也可加入国考qq群139076462讨论相关政策或题目,也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chinagwyw/)进行咨询。
公务员申论备考时,有针对性地复习是极其必要地,申论到底考查什么题型,考生们如何让做到有备无患,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对申论考试各类必考题型进行了盘点,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申论题型及备考技巧,考生可作参考。下面我们将对申论必考题型之一——归纳概括题进行分析。
一、归纳概括题型的分类
近几年来,对给定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几乎是必考的题型。所谓归纳概括,主要是对给定资料进行深 人分析、归纳总结,从表面的现象或是具体的事例,得出资料所反映的本质内容。这种题型要求应试者 做到“客观、全面、准确、简洁”,可以全面反映应试者的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抽象思 维能力。
根据归纳概括给定资料的要求和出题的特点,归纳概括题型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概括主要问题
概括主要问题的解题思路是:①仔细观察给定资料所展现的现象;②对这些现象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进行归纳概括;③根据题目要求,决定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类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给定资料中 反映的问题一般只有一个。
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概括主要问题,其目的是考查应试者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下面我 们举例进行分析说明。
1.某记者因为眼睛轻微不适前往方庄第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的结果是结膜炎,在处方上开 的是某某制药厂生产的5毫升装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这家社区医院划价每支15. 7元。
2.记者随后在相距百米的XX购物中心,看到药品专柜一模一样的滴眼液售价仅为6. 6元。两者 价格相差1.4倍。
3.记者又来到堪称国内最高规格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想在这里得到一个放心的药价。结果有些 出人意料:这种滴眼液又派生出一个新售价——每支12元。
4.按照环丙沙星滴眼液的使用说明书,记者按图索骥拨通了某某制药厂的电话。这个厂的销售科 科长报出了出厂价一次进货一箱以上,每支价格3. 8元。”
5.据XX市物价局某处长介绍,某某制药厂生产的5毫升装环丙沙星滴眼液,属于企业按规定的作 价办法自定价格的药品,它必须先到X X市物价局进行登记后才能销售。再加上国家规定的正常差率 后,这种药品在北京市场登记公布的价格是:每支批发价为5. 75元,零售价为6. 6元。某处长说,无论 是在药店还是在医院出售,可以低于XX市物价局公布的药品价格,但决不允许高了。
6.按照药品价格管理方法,厂家按不同的类型给批发商20%左右的进销差率,批发商再给零售商 15%的批零差率。此外,对企业按作价办法定价的药品,可以有50%的工商让利。这些都属正常的经 济行为。
7.如果按厂家报的实际价格进行推算,环丙沙星滴眼液的批发价大体上应为4. 75元,零售价应为 5. 46 元。
8.记者随后拨通了这种药品在XX市的两家批发商——XX医药公司和XX第一批发部的电话。 接电话的两位女同志都不愿意透露从厂家的进价,但比较爽快地报出批发价:规定批发价——每支
5. 75元的八六折,就是4. 95元。XX第一批发部接电话的女同志说给医院一般都是八六折。”
9.据业内人士透露,相比药店零售而言,医院开药的中间环节要复杂很多。一般情况下,厂家聘请 医药代表或业务员,由他们负责向各医院进行“公关”。一所医院需要攻下的关口至少有:医院负责人、 负责进药的主管和经办人、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医生。每个关口都要暗地里“奉送”一定的回扣,从2个百 分点到15个百分点不等。
10.知情者称,医生开出一支环丙沙星滴眼液,可提取占零售价10%的“好处费”。
作答要求:请概括上述一组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内容全面、有条理。
分析:这则资料反映的是一起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出售高价药这一事 实的调査,论述了中间商通过对医生的折扣让利达到为自己牟取暴利的目的,医生受“提成”的诱惑而强 行要求患者服用高价药品。
(二)归纳主要内容
归纳主要内容的解题思路是:①理清题目要求,分析需要归纳哪一方面的内容;②针对某一方面,从 给定资料中概括其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这类试题与上面概括主要问题有所不同,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 有多个,因此,在归纳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全面性。
归纳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考查应试者的全面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下面以2010年中央机关及其直 属机构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第一大题第1小题为例进行说明:
资料1
海洋是人类家园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富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 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 000多 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源理论蕴藏量6. 3亿千瓦。 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 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 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优。调查 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 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 05万平方公里。
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 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碧海计划》),旨在促时渤海近岸域海洋环境质量 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碧海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实现项目427个,主要包括 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 东辖区内的13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 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 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勃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 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 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遇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 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 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的不管治 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 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渤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 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 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2004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 “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 7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 6万 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 5 %。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 44%、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几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
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呈上升趋势。”显然,《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 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竞为其后《海渤环境保护总体规 划(2008—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 — 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 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 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 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 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 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作答要求:《渤海治理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要求:准确、全面。
分析:从题目要求可知,要求归纳的是《渤海治理规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从给定资料中可 以归纳出,这些原因主要有:渤海海域的自我封闭性,造成其自我净化能力差;人海排污口众多,污染严 重;牵涉部门众多,各部门职能不统一,缺乏协调性;利益多元,使得保护和治理环境缺乏积极性;缺乏法 律强制力。
(三)分析理解指定词语或短句
分析理解指定词语或短句又分为两类:分析理解指定词语和分析理解指定短句。
(1)分析理解指定词语
所谓分析理解指定词语,相当于为词语下定义。其过程包括了解词语内涵、理解词语外延两个步 骤,即:①明确词语的基本含义,也就是词语的字面意思;②从给定资料中确定词语的外延,也就是在给 定资料中找到词语所在位置,根据上下文意思、与该词语相关的内容,最终确定该词语的确切含义。
下面以2010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一大题第2小题为例进行分析 说明。
资料3
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 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到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
11. 8万公顷(相当于2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 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 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 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据统计, 占日本国土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58%的工业产值。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 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 20世纪六、 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放污染,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 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赤潮频发。 其次是滩涂不断减少。日本环境厅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1945年至1978年,日本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 了约3. 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 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 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 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 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
新编公务贡录用考试教材
境。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马上把工厂 空地买了下来,经过20年的改造、建设,原来的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 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己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 府还提供1/3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和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 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现在, 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 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及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各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 种小鱼小虾、贝壳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 “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是非 常巨大的。”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 谐,恢复生物的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 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
要求:准确、简明。
资料分析:从字面意思上来说,环保错位是指环境保护不在正常状态下;回到给定资料中,环保错位 (下划横线处)实际上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使得环境保护处于很被动的境地。
由以上分析,可将环保错位的实质解释为:环保错位的实质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缺乏环境保护意 识,误入“先开发,后治理”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坏,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等人们意识到这些负面影响之后,又要投入巨大的物质成本和漫长的时间 成本进行治理,以恢复之前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
(2)分析理解指定短句
分析理解指定短句是在分析理解指定词语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其基本步骤是:①找出指定句子 中的关键词语;②分析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同上,分析理解指定词语的步骤);③将关键词语放回句子 中,再整体理解句子的意思。
下面以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二题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资料4
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 供孩子读书”,以至于出现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 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 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 的比例与2 0世纪8 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通过高考,让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 正在“缩窄”。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 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 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 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有的过 去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有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 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因教致 贫、因教返贫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 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用一名着名作家的话来说就 是,“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但 也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 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下 乡支教的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如果不对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及城市教 育)进行新的反思与改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 很难实现他们可以看到并可以享受的教育,即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作答要求: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分析:首先,找出“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即“困境”和“不绝希望”。其次,理解这 两个关键词语的意思——“困境”是指教育成本不断提高,上学越来越难,部分地区因教致贫、因教返贫 现象抬头,甚至出现辍学苗头;“不绝希望”是指仍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受教育上,为了子女的教育,甚至 不惜血本。最后,将这两个关键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综上分析,可将“困境中的不绝希望”理解为:随着教育成本不断提高,上学贵、上学难在农村地区表 现得愈加明显,有些地方陷人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辍学之风抬头。然而,许多农民面对这种困 境,毅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受教育上,不惜血本地供子女上学。因此,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解决农民 子弟就业难问题,努力实现广大农民寄予儿女接受教育的希望。
分析理解指定词语或短句是近年申论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且近两年国家及地方出现频率较高,主 要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应引起应试者的高度重视。
总体来说,归纳概括的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根据所给资料反映内容性质的不同,可按时间 顺序归纳,也可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进行概括,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概 述,都要对给定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者主要观点、主要内 容等。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