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如何破解制度休眠
【背景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等相关部委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一次性购买1万元及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应进行实名登记。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出台这种规章制度,被认为是遏制购物卡行贿这种特殊类型腐败的一种尝试,公众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记者在走访多个大商场、超市采访发现,市场上预付卡买卖仍然很“自由”。办卡可以使用现金或刷卡,不需要身份证明,也不用登记。在购卡柜台前,交钱、开票、拿卡实行“一条龙”服务。整个购卡过程中,未有索要消费者身份证明的情况。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评析】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社会要有序运转,都必须有一套规则、制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一些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力,很多好制度的效应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导致“制度休眠”,以至于有时老百姓发出这样的感叹:“有些制度看得见却摸不着。”“制度休眠”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一是落实不力,让惠民政策在有的地方成为“空文”。好政策还需落实好。近年来,中央出台的惠民、利民政策很多,社会反响强烈,百姓纷纷叫好。但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情况复杂、利益关联等原因,有时会发生变形走样的情况,惹来民众的怨声。
二是监管缺位,让一些规章制度在有的领域凌空蹈虚。相关部门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很有针对性,往往是为了整顿、清理当下的一些不良现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规章制度有不少沦为“应景之作”,严重损害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权威。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具体执行部门没有真正履行职责,发挥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
三是办事人员相互推诿,“躲、拖、推”,让百姓诉求成为“皮球”。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对攸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推诿塞责,不闻不问,这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漠视,更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漠视。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如果解决不好,服务不到位,就会动摇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原因分析】
一是一些干部有“官本位”思想,在工作中养成了只对上负责的习惯,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棘手问题,能推就推。一些地方干部对领导的批示,执行起来往往很坚决。但如果单单只是群众的诉求,没有来自领导的压力,那么办理的积极性有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宁愿让好制度“休眠”。
二是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问题。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矛盾冲突方面,已有不少渠道。一些制度“休眠”、“梗阻”的背后,其实是部分地方干部片面追求政绩带来的。在这些人眼中,如果中央的一项制度执行后对提高自己的政绩有利,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反之,有时就会敷衍了事。甘继勇认为,长期不能很好解决的群众诉求,一般都是难办的麻烦事。如果对干部缺少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考核,不能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那么一些“懒政”的官员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惹麻烦就尽量不惹麻烦,这就必然造成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
三是地方、部门和个人利益。近年来,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了诸多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盯住了土地市场的巨大利益,从而置国家法规和政策制度于不顾,搞大面积强拆强征。在拆迁的过程中,有时也不按照相关补偿标准的要求,给予被拆迁居民合理补偿。江苏省淮安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邱金义坦陈,一些信访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职能部门不能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是斤斤计较于部门利益或者个人得失。
四是在某些领域,基层确实存在着执法人员不足、执法经费不够、技术装备缺乏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监管成效,影响了制度执行的效率,应当想办法予以解决。
【对策措施】
一是建立正确的政绩导向。从目前各地的考核来看,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往往过于注重GDP指标和招商引资指标,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通常也是以经济指标为考核重点。这造成一些地方干部把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当作“惟一要务”,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项目,对民生问题不够重视,把群众中特定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当成了“杂音”,民意、民怨难以入脑、上心,这必然造成一些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制度落实不到位。建立检查和考评机制,是提高制度执行效率的关键之举。要做到制度内容的公开透明,让群众了解,知道哪方面的诉求应该由哪个部门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考评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将有助于解决各类群众诉求。强化制度执行体系的建设,抓住考评这个关键点。有执行、有考评,考评结果与政绩挂钩,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导向,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
二是加大监督惩处的力度。解决“制度休眠”问题,从问责的角度就是要加大对制度执行不力,“懒政”、“庸政”等行为的惩处力度,警醒那些碌碌无为者,那些只为各自部门、地方和自身利益考虑的执行者。
三是让群众参与激活“休眠”制度。避免“制度休眠”,关键的因素在于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对干部干得好坏有发言权。只有这样,干部才能真正重视群众的感受,改变行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百姓服务。只有树立了这种导向,好制度才不会“休眠”。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命中率及国考考生高频关注点
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乙肝歧视:原因分析及对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等相关部委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一次性购买1万元及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应进行实名登记。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出台这种规章制度,被认为是遏制购物卡行贿这种特殊类型腐败的一种尝试,公众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记者在走访多个大商场、超市采访发现,市场上预付卡买卖仍然很“自由”。办卡可以使用现金或刷卡,不需要身份证明,也不用登记。在购卡柜台前,交钱、开票、拿卡实行“一条龙”服务。整个购卡过程中,未有索要消费者身份证明的情况。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评析】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社会要有序运转,都必须有一套规则、制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一些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力,很多好制度的效应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导致“制度休眠”,以至于有时老百姓发出这样的感叹:“有些制度看得见却摸不着。”“制度休眠”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一是落实不力,让惠民政策在有的地方成为“空文”。好政策还需落实好。近年来,中央出台的惠民、利民政策很多,社会反响强烈,百姓纷纷叫好。但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情况复杂、利益关联等原因,有时会发生变形走样的情况,惹来民众的怨声。
二是监管缺位,让一些规章制度在有的领域凌空蹈虚。相关部门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很有针对性,往往是为了整顿、清理当下的一些不良现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规章制度有不少沦为“应景之作”,严重损害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权威。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具体执行部门没有真正履行职责,发挥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
三是办事人员相互推诿,“躲、拖、推”,让百姓诉求成为“皮球”。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对攸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推诿塞责,不闻不问,这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漠视,更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漠视。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如果解决不好,服务不到位,就会动摇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原因分析】
一是一些干部有“官本位”思想,在工作中养成了只对上负责的习惯,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棘手问题,能推就推。一些地方干部对领导的批示,执行起来往往很坚决。但如果单单只是群众的诉求,没有来自领导的压力,那么办理的积极性有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宁愿让好制度“休眠”。
二是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问题。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矛盾冲突方面,已有不少渠道。一些制度“休眠”、“梗阻”的背后,其实是部分地方干部片面追求政绩带来的。在这些人眼中,如果中央的一项制度执行后对提高自己的政绩有利,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反之,有时就会敷衍了事。甘继勇认为,长期不能很好解决的群众诉求,一般都是难办的麻烦事。如果对干部缺少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考核,不能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那么一些“懒政”的官员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惹麻烦就尽量不惹麻烦,这就必然造成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
三是地方、部门和个人利益。近年来,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了诸多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盯住了土地市场的巨大利益,从而置国家法规和政策制度于不顾,搞大面积强拆强征。在拆迁的过程中,有时也不按照相关补偿标准的要求,给予被拆迁居民合理补偿。江苏省淮安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邱金义坦陈,一些信访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职能部门不能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是斤斤计较于部门利益或者个人得失。
四是在某些领域,基层确实存在着执法人员不足、执法经费不够、技术装备缺乏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监管成效,影响了制度执行的效率,应当想办法予以解决。
【对策措施】
一是建立正确的政绩导向。从目前各地的考核来看,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往往过于注重GDP指标和招商引资指标,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通常也是以经济指标为考核重点。这造成一些地方干部把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当作“惟一要务”,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项目,对民生问题不够重视,把群众中特定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当成了“杂音”,民意、民怨难以入脑、上心,这必然造成一些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制度落实不到位。建立检查和考评机制,是提高制度执行效率的关键之举。要做到制度内容的公开透明,让群众了解,知道哪方面的诉求应该由哪个部门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考评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将有助于解决各类群众诉求。强化制度执行体系的建设,抓住考评这个关键点。有执行、有考评,考评结果与政绩挂钩,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导向,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
二是加大监督惩处的力度。解决“制度休眠”问题,从问责的角度就是要加大对制度执行不力,“懒政”、“庸政”等行为的惩处力度,警醒那些碌碌无为者,那些只为各自部门、地方和自身利益考虑的执行者。
三是让群众参与激活“休眠”制度。避免“制度休眠”,关键的因素在于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对干部干得好坏有发言权。只有这样,干部才能真正重视群众的感受,改变行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百姓服务。只有树立了这种导向,好制度才不会“休眠”。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命中率及国考考生高频关注点
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乙肝歧视:原因分析及对策
更多详情请查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
关键词: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
相关文章